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能减肥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26 21:07:38人气:0
烹

视频状态:更新至4集完结年代:2016

主演更新时间:2022-09-28 18:18:56

Netflix将在2月19号一次性放出最新美食纪录片《Cooked》。该套纪录片改编自畅销作家MichaelPollan的同名书籍,并由曾获奥斯卡最佳长篇纪录片导演AlexGibney执导。 Cooked共四集,将分别从火、水、空气和泥土四个元素阐述和食物的关系。

伯克利著名吃家pollan坡老师把自己的书搬上大荧幕。语言上一如既往eloquent和articulate(有瑕疵,见后文对第三集和第四集的讨论)。中心思想是,少点加工食品(processedfood),多点自然的自己做的东东,用考究的原材料(比如有机新鲜食材、比如butchershop),保持自己饮食上的独特(总之非常非常“伯克利”就对了。。。还有gourmetgetto的bookinc书店嘻嘻)图片语言用的中规中矩,但是网飞1.25倍速观看,基本2.5小时就搞定了,比看书快,所以还蛮推荐对食物/文化有兴趣的人看的。这个纪录片高开低走,前两集特别精彩,后面的air差不多有那个意思,earth就实在有点凑数之嫌。。。以下是分集的不完全感想:“fire“:火是解放类人猿吃饭时间、减少身体在吃饭相关器官上的能量消耗、增大大脑容量、进化成人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弱小的人类抵抗大型食肉动物的有力工具。开篇西澳土著居民火烧平原抓蜥蜴吃,实在是扣人心弦。这么看来可以吃的爬行动物,除了中国的王八、美国的鳄鱼还有澳洲的蜥蜴。遗憾的是土著澳民采用现代化生活方式后,体重和糖尿病比例都激增。原因大约是千百年来没吃过高糖高脂的东西,进化没跟上。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学者(https://pubmed.ncbi.nlm.nih.gov/6373464/)提出了让他们回归原来生活习惯的设想。有意思的是,到现在还有phd学生在设计类似的实验,看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解决方式。pitcooking(坑式烹饪)我竟然玩过!博一那会跟着大佬出去玩,有人带了小乳猪,然后做了个pit,烤了烤,确实很美味。坡老师提到自己父母家在曼哈顿89parkave(上东区),大概率又是一个含着金钥匙的出生。areyougoingtoeatkosher?这个梗笑死了。“water“:sarmin同志和坡老师一起做菜。水让食材的味道融合,发展。并且让食材更好的被消化吸收。看热爱食物的人做菜是一件享受的事。“air:看完觉得我上次把自己养的sourdoughstarter扔了真可惜啊。。。可以再试试。对于glutenintolerance(面筋不耐受)的假说特有意思:面筋不耐受到底是gluten/面筋的问题,还是fast-cooking造成的分解不完全导致的呢?要不然几千年吃了面包的人类,为啥最近才有这个富贵病呢。坡老师对于cooperate采用捷径想挣钱创造出来的问题的解决方式,不是改变赚钱途径而是再创造新的商业手段绕弯解决原始问题的资本主义模式也看的很透。这样想来,sackler他们家真的是披着医生外衣,打着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幌子的赤裸裸商人,只不过他们卖的东西太缺德(对于purduepharma的讨论这里按下不表)。其中有个关于现在加工食物过多,人们体重加剧/糖尿病发病增多并且年轻化的解决方案很有趣:你想吃啥都可以,但是呢有个前提,你得自己做这个食物。看来自己动手,不仅可以丰衣足食,还可以减肥。。。。但开篇有个错误,breadbeingtasted的地方在舌头的tastebud味蕾,不在sinuscavity鼻腔,鼻腔里面感受的是味道/smell。taste和smell这俩词虽然中文里可以通感,英语里使用tasted似乎也可以知道他到底想说啥,但科学定义上就是俩事(后面他也提到了Retronasalolfaction(鼻后嗅觉),可以知道前文他想说的是smelled/sensed),对于一个会精细区分两个形容词的文字达人来说,在引入科学解释的时候却不够严谨,我觉得有必要咬文嚼字下。“earth“:额算是第三集的继续?但是因为造成发酵的生物来自土壤,所以就说是earth,我觉得就有点牵强了。。。后面康州的那个用木桶配未消毒牛奶做奶酪的修女智斗官员的故事,虽然精彩(并且好想去康州吃sisterNoella做的奶酪啊。。。。),但是感觉老太太的文案有点尬,特意cue“earth”这个概念。。。专业讨论奶酪请的科学家那部分让我非常来火。看过的各位可以大约从网飞18:05开始可以看,大约看2min,然后回答这个问题:你觉得racheldutton和benjaminwolfe在学术上是神马关系?具体来说:你觉得这俩人,谁是导师谁是学生?我当时先听ben在那解说,配了个tuftsap的credential,看到画面远处那个似曾相识的女人还在纳闷:诶好巧啊,我记得racheldutton第一个博后好像叫ben来着,去了tufts,是这个wolfe不,但是咋不提她呢?哦,果然后来坡老师cue了她,然后接着给wolfe特写。我和rachel本人聊过一次,她虽然声音不够低沉(做实事的人也没功夫跟holmes小姐似的整这些虚的),长得也较嫩,但却年轻有为--她博士毕业,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提出用奶酪作为“模式生物“研究微生物的生态环境的科学家,直接拿了harvardfellow。这个职位类似于超级博后,h大资助,她可以自己拿基金,自己是老板,同时可以招学生和博后,不是tenuretrack,却是一个很prestigous的职位。wolfe是他第一个博后,看他俩文章很明显就是rachel先于ben在奶酪领域发了文章。由于rachel开创的新领域很有趣和精彩,在rachel离开哈佛前,wolfe就拿到了教职;后来rachel去了ucsd,后文倒是给了她credential,但神奇的是,并不是在rachel第一次说话时给的,而是过了10来分钟。是,这集里没必要介绍俩人的学术关系,但是这种拍法和奇特的延迟给credential的方式,会不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这个白女是这个白男的下属,这个白男才是这个idea的发明者呢?我觉得这一点上坡老师和团队处理的至少是不成熟,没有把credit给准。纵观全剧,只有这里的专家是两个人:但凡到一个男人PI那,都不会nice到请自己的学生一起来讲,却被这么处理,实在会引起观影不适,想yue。当然有可能这个机会最初是联系wolfe的,还在评tenure的wolfe不好意思和自己的mentor弄僵,不得已必须加上rachel,那样的话只能说明白男觉得分配credit只需要找白男。。。。?️不过总体呢,这部纪录片,规格完整,有干货,也会引发思考。三点五星到四星之间吧本文版权归作者依兰树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