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坑:《理想照耀中国》观后碎碎念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3:22:35人气:0
理想照耀中国

视频理想照耀中国状态年代:2021

主演王凯王劲松靳东刘奕君更新时间:2022-09-28 16:17:51

《理想照耀中国》展现了 “美好理想、奋斗青春”主题,细腻描绘中国人民的强国梦想。该剧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的故事。

弃坑了,有打动我的再随机更新。我从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这部作品比较特殊,不应该用看剧的眼光来审视,用追剧的规则来要求它。因为它集数多时长短,虽然原型人物的真实经历足够动人,但要压缩到30分钟左右的篇幅,势必要牺牲细节,减少铺垫,顺从套路,放大冲突,加快节奏,夸张表演……它本身就带着先天的限制和缺憾,很难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除非主创天赋异禀逆天改命。所以,每一个单元在讲清楚故事的前提下,融入主创的风格与特色,就可以拿及格分了,如果我要强行点(pi)评(pan)还是有失公允,所以,我弃坑了,如果有特别突出优秀的,再滚回来夸!中国影视作品以“献礼“为主题的命题作文,水准两极分化非常明显。但从12年前的电影《建国大业》到今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可以看出,大部分还是兼顾艺术和市场,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合理创作,既热血又走心的佳作。《理想照耀中国》集结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选择在五四青年节开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爱国是浪漫的,梦想是动人的,献礼也可以生动和闪耀。因为是独立的故事,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主创,这份答卷的分数也因此参差不齐,客观上也反应了我国电视剧行业的金字塔水平。所以开贴,争取把每一集的观后感都记录下来。第一个故事《真理的味道》⭐⭐⭐父母辈爱的靳东打头阵,饰演《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版翻译家陈望道先生。都市情感剧里略觉出戏的一身正气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每一次凝视都似乎酝酿着思考,每一个动作都仿佛承载着岁月。但这个故事却并非我想象中那么……动人。从导演到编剧似乎都给自己加上了“教条式”的枷锁,聚众辩论要用炫技的长镜头,同志谈话要用剪影 对角线构图手部特写,压抑的社会要靠冷色和暴雨渲染,主人公的觉醒或升华需要朋友的刺激和影响。甚至连“墨汁当糖”这个对全篇来说堪称戏眼的典故都处理地像是语文课本里需要全篇背诵的课文,只有和诗词歌赋同处,才不会显得突兀。也许主创们又满腔豪情与抱负,但作为打头阵的篇章,最终的呈现还是用力过猛,或者说是方向偏移了,他们弱化了译制的艰难与沉重,又没有真正展现当时社会的腐败与动荡,把本应充满温度和文采的历史片段抽象成刻板又套路的意识形态伪散文。对于第一个故事,作为观众,我是略感失望的,但,作为刚开始看《觉醒年代》的延时追剧人,通过《真理的味道》知晓了陈望道先生,还是值得的。毕竟,明天又是新故事,新主创,新青年就应该永怀新希望。第二个故事《守护》⭐⭐⭐半讲述的是上海最早的党员之一张人亚同志为保护党的珍贵资料回乡托付爹爹,父亲孤守秘密苦等儿子却未能等到,在新中国成立后帮儿子完成任务将珍贵文物上交国家的故事。今天故事中珍藏的资料里有一本《共产党宣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译本之一,和昨天陈望道先生的贡献遥相呼应,呈现效果也更加流畅、自然。林永健老师把一个平凡但重諾,朴实却守信的老父亲刻画得入木三分。剧中他与代旭饰演的张人亚一共有四次对手戏,每一幕的情绪和环境都不同,两人的状态与演绎也有层次的变化与递进,前者从关心到自责到释然,后者从忧虑到坚定到满足,都能让观众代入且相信,这份约定千斤重,这份守护动人心。至于拍摄手法,说实话,沉郁的冷色调虽然可以渲染氛围,让空等的无望与未知,谣言的误解和伤人攥紧观众的神经,自带压抑效果,但镜头的艺术处理偶尔还是感觉有点恐怖片的意思冷不丁被吓一跳。不过,故事的讲述很完整,演员的情绪很饱满,比起昨天规整的意识流,今天抒情的生活化更对我的胃口。第三个故事《磊磊的勋章》这个故事的官微预告下,点赞最多的几条观众评论都在吐槽飘忽不定的播出时间线,这其实也是昨晚看到预告后我的心声:前一集还在缅怀革命先烈,怎么后一集就到了备战2008奥运会?如此任性又如此随意!哪怕剧本是相互独立的,但故事的背景和年份也应该有确定的先后,按照人物出生或者事件发生来排列,想必不是难事呀,现在这样的播出,观感和体验的确不好。但是,不得不说,《磊磊的勋章》是目前播出的三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一个。就真实历史人物而言,能够被选做主角的,都是英雄,事迹本身不应用戏剧的标准来判断精彩程度和意义高度,所以我的剧评不会太多的涉及对人物本身的讨论,但艺术化加工之后的作品,还是有接受观众发声与意见的义务。今天的主角刘磊磊,中国女子柔道队的男陪练,180cm的山东大汉,从16岁开始,用生命中最美好的16年,被摔了284万次,陪练出了20多位世界冠军。事前没做任何功课的我一边看片尾资料照片,一边感慨”演员和刘教练长得好像呀”,等到写剧评前看了官微才知道,刘磊磊的饰演者就是刘磊磊本人。难怪会觉得剧中演员的表现偶尔会透露出一种放在运动员身上能够理解的别扭和尴尬,因为真的不是专业的,但真因为这种”不专业”让记录显得真实,而同时,也因为真人的演绎,把他面对事业转折的疑虑,父亲劝说的倔强,安慰选手的可爱,金牌诞生的自豪复制得生动又深刻,因为这是他流汗流泪流血的人生,像一道划破天际的流星,也许没有在夜幕中留下用永恒的闪光印记,却以另一种形式,永远存留在了宇宙里。挺喜欢今天这个故事的切入点,不算热门的体育项目里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有性别的反转又有职业的反差,看剧的时候偶尔会让人想起女子排球的陈忠和教练,体育的魅力大概就是让每一份热爱燃烧让每一份投入闪耀吧,以各种方式。第四个故事《纽扣》讲述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章华妹女士的故事。按照看剧惯例,本集结束后,我搜索了章华妹女士的相关资料,虽然剧评的重点不在评述每集人物,但非常希望有人可以把她的故事拍成剧,就像当年的《鸡毛飞上天》一样,应该是一个精彩又动人的篇章。在“两性议题”变得敏感与对立的当下,这个故事拥有强大的力量与意义,历史记住章华妹,因为她的标签是“新中国个体户第一人”,这无关性别没有成见,是时代发展和进步与个人胆识和努力相辅相成的最佳结果(章女士的父亲也有通透的认知和超前的意识),而这样的结果,才是当下社会应该鼓励和提倡的,给与弱势群体更多的帮扶和理解,给与优秀群体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应该用能力和其他的客观因素来判断事情,而不是单纯地用无法改变的成见来打压或臆想他人。回到剧集本身,就没有章女士的故事本身振奋人心,观感有点复杂:既有优秀又有窠臼。首先是对人物的整体塑造,不管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不论是个体户还是公务员,虽然立场对立却拥有人性的良知,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底色温暖;但同时,在造型上又似乎有些公式化,妆发和服装好像刻意做旧,想强调一种经过修饰的年代感,反而是章华妹真实营业执照上的照片,简单的白衬衫更清爽自然。其次是对故事的演绎,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主线清晰明确,起承转合相对完整,虽然受时长限制,角色心态或行为转变未能深入刻画,但并不影响移动镜头和特写镜头调动观众情绪和自我代入,我一边看剧一边庆幸生活在当代的幸福,以及感慨经济市场短短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人物设置上,也许是我想得有点多,觉得主创在若有似无地渲染张婧怡和牛骏峰的对手戏氛围,给观众创造脑补的条件。其实在这个故事里没必要也无所谓,毕竟重点是“不愧是你温州人”。最后,用剧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做结尾“没事,都会好的”。第五个故事《歌唱!祖国》用虚实结合的方式重现了作曲家王莘先生创作歌曲《歌唱祖国》的往事。音乐的力量无形却有声,仿佛可以联通细胞唤醒末梢神经放大感官,通过创作者打开的一扇门,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也许是王莘先生的创作故事比较简洁,为了填满30分钟的时长,主创增加了大量的原创内容和艺术加工,导致整体设计比较刻意,每个片段的节奏虽有长短,但轻重失衡,当铺买乐器的叙述台词虽然交待了背景,但着墨太多,和天安门广场上设计师的介绍一前一后喧宾夺主,造成王莘受到启发得到创作灵感的小高潮缺少氛围煽情生硬。而做旧的色调和文艺的腔调,也让整段往事充满了戏剧的夸张和舞台的狂野,王莘梦中遇贤妻巧得歌词的那段更是带了点恐怖片的味道;但恰好又是这种疯狂的演绎和跳脱的处理,展现了艺术家灵感来袭时的喜悦与沉醉,民众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共鸣,就像是把抽象的感觉具象化,有亮点也有槽点。个人认为这个开篇与结尾看似呼应,但实则并非最佳选择,一是开头儿子与父亲的对话并不讨喜,自责也没能对剧情发展有任何推动与贡献;二是结尾表面演唱者的画面和实际歌唱者的声音放在一起,属于前因后果的我接收到的不是感动,而是尴尬,直接转移了故事的重点。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反而是梦里王莘先生的妻子哼唱歌曲时无声的画面,适当的留白反而拥有了独特的美感。艺术的完成8分靠作者,2分靠观众,无声仿有声的奥义也值得我们思考。第六个故事《173米》以工程师夏荔的视角,再现了中铁十九局团队攻克“鬼门关“胡麻岭隧道二号洞八年间的一段岁月。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基建门外汉,虽然剧中一些专有名词和专业行为看得我如坠云雾,但也不妨碍我发自内心地高呼一句“中国技术yyds!”今天的30分钟信息量很大,节奏跑得很快,两条叙事线(隧道挖掘的事业线和夏家父子舍家为国的亲情线)交替前进恰如崇山峻岭中两列蜿蜒的火车,直达全线贯通任务完成的终点。隧道施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依靠建设者们不断摸爬滚打,试验,失败,重来,继续……浓缩成剧,虽有跌宕起伏,但因为场景单一难免乏味。所以主创很巧妙地加入了俏皮的配乐,让冷色的场景鲜活,有了更加生动的氛围。而角色们衣服上的泥水痕迹,实拍场景的田野风光,也有一定的加分,让整个故事更佳完整。最后要再次真情实意地感慨一句,谢谢中国的技术工匠,让交通如此便捷方便,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扩大了我们丈量祖国的空间。从今以后,看到山里的路,谷里的桥,洞里的道,我都会想起你们,伟大的无名英雄们。第七个故事《你的眼神》如果不是这个故事,我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中国灵长类动物研究学者、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保护专家龙勇诚先生,把偷猎者变成保护者并关心他们生活和未来的能力者。这大概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意义之一,让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英雄得到纪念和铭记,让那些在行业发光发亮的英雄被更多人知晓,让那些平凡普通却重要的工作被大家知晓和关注。因为滇金丝猴特殊的生存环境,所以这个故事中加入了很多原生态自然美景的画面,开篇宛如在看《航拍中国》,导演的高明也体现于此,软萌又精灵的滇金丝猴美貌出镜,最开始就与观众建立了情感联结,让后续龙勇诚先生的保护行为和禁猎行为都有理有据,极易带动情绪共鸣。但是,导演真的很过分,一句“帮我和杨老师拍张照吧”的台词充满了flag的味道,害我提心吊胆了一整集!以为其中有人要领便当。还好,山林中保护者和偷猎者的贴身搏斗虽然紧张,但好歹有惊无险虚晃一枪,对工作的热爱与对亲人的守护交织的情节也处理得相对合理。可也许是因为前半部分始终悬着心提着气,导致顺利脱险后的节奏突然放慢有点不太适应。不过这个过程本身是长线战斗,浓缩在一个故事中以拍照结尾,还是很有地方特色,就是当地居民的妆容也太写实了,黑得反光(笑哭。以及,如果有机会,也想去云南实地看看滇金丝猴,拍一张它们的美图。第八个故事《雪国的篝火》昨天以为的flag,应在了今日的雪山翻越上。依旧延续了以小见大的切入角度,将故事落脚点放在了“红三军团第六师十七团一连“炊事班,九位姓名、生平均不详的战士永远留在了雪山。因为信息少,所以创作空间很大,在主创的笔中,这些炊事班的同志一定都带着有趣的灵魂,你看他们的名字多可爱“糖豆、冲天炮、锅盔、不烂帐”,他们可能有的喜欢吃糖,有的喜欢讲笑话,还有的喜欢写写画画,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又有着一样的梦想,往小了说是吃饱穿暖,往大了说是家国平安,然后,他们为了守护希望的光点燃生命的热情,用尽全力守护了一连的所有战士,最终牺牲了自己。今天的这一集是这么多天以来,我最想看幕后拍摄的一集。逼真的妆发,苍茫的实景,氛围感很强;克制的情绪,艺术的表达,共情力拉满。糖豆牺牲之后,班长对着大山呼唤得不到任何回应,只余下寒风在横冲直撞,穿梭于吞噬万物的雪白,宛若呜咽,自然用它的方式在哀悼。想起王石在《十三邀》里分享过攀爬珠峰时遭遇的“濒死体验”:身体选择放弃意志忍受煎熬,风雪交加中行走的痛苦比停下的极乐更易坚持。这已是设备充足情况下的身心博弈感受,在物质贫乏的1935年,前线战士没有选择的机会,炊事班战士则选择用自己成全革命。他们曾经鲜活地存在过,但没有人知道,谢谢,辛苦了。第九个故事《劳工万岁》同样都是学习法律,有些人成了有钱有权上位者横行霸道的庇护伞,有些人成了B站阿婆主用幽默风趣的例子科普深刻严肃的知识,有些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并领导过数十次工人运动,最后作为京汉铁路大罢工的主要人物,被军阀抓获强杀于洪山脚下,时年34岁。但今天的《劳工万岁》并没有重现这段热血激昂的故事,而是虚构了一个施洋先生帮女工打官司争权利的故事,恰如主创采访所提到的,无“设计桥段“,重“矛盾冲突”,所谓“回归人物”,但故事还不如施洋先生百度百科的生平文字打动我。今天这一集,让我想起了《真理的味道》,又是一个重形式少真情的表达,从起到落都像一部歌舞剧的节选,演员表演集尽夸张只能事,用五官、肢体大开大合地演绎,仿佛观众不是在屏幕前,而是在几十米远的舞台下,和隔壁《生活家》用力过猛的刘敏涛老师还不是同一种over的演法,刘老师是夸张的五官乱飞派,冯绍峰是厚重的悲情端着派,张慧雯是平淡的化妆氛围派,每一种都有“演”的痕迹,按头想让观众共情,但惨则惨亦,燃也燃亦,却因为缺少情绪铺垫和叙事延展,每一种感情都十分短暂,一切都在为主创所谓的“冲突”服务,而不是为了真正的观看表达,所以我只能作为冷漠地旁观者,看这个虚构故事里的真实主人公,愤然倒戈,法庭反击,街头演讲,他们昂着头挺着胸满脸写着“看我们多团结,看我们多激昂”,而我,却已经走神,低头看起了施洋先生意气风发的人生。本文版权归作者我是肖喜多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