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片和数码的几个想法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6:33:44人气:0
阴阳相成

视频阴阳相成状态:BD中字年代:2012

主演基努·里维斯大卫·芬奇马丁·斯科塞斯詹姆斯·卡梅隆更新时间:2020-08-06 20:59:28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胶片技术从蛮荒走到成熟,电影人采用化学摄影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和视觉奇迹。而当时间逐渐走向21世纪时,化学摄影法趋近临界点,几无上升空间,且越来越无法应对电影工业对新技术和全新拍摄手法、理念的诉求。与此同时,数字摄影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入传统技术固若金汤的电影领域。从Dogma95对手提DV的使用,到乔治•卢卡斯大胆的HD摄影之应用,伴随着…

算不了什么评论,一些感触,毕竟也是和每天的工作有关。想到其他会再补充。去年回家和家人吃饭,有人送给表妹一个富士拍立得作生日礼物,表妹也不过80后,她随口问这是什么原理,是不是有个打印机什么的,我吃了一惊,才深刻地意识到胶卷的时代确实离我们远去了。作为家用的摄影,胶片和数码早已尘埃落定。而作为电影工业,也基本上大势已趋。直到我在做纳尼亚卡斯边王子那部的时候,我们镜头做到差不多,会做filmout也就是把做好的镜头印到胶片上,送到soho的lab里洗出来,第二天大家到楼下的电影院去看filmdaily,看合成在胶片上的效果。那个时候我的总管说你们都要珍惜这个filmdaily,这个大概是最后的机会了。果然从那部片子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filmdaily了,做好的东西只要用投影放出来就可以了。虽然这样少了个环节,进度也快了许多,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filmdaily确实有特别的让人怀念的地方。昨天看了sidebyside这部纪录片,我就记起上面两件事来。这部片子的话题,似乎是每个业内人都有鲜明立场,制片人提到在拍这部片时大家都很容易就打开了话匣子。围绕着数码还是胶片这个话题,这个纪录片简单的对流程历史做了介绍,通俗易懂,最主要的是采访的都是业界大牌,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些人都会有很多佚事,还是满引人入胜的。通过这部片,不论情愿与否,观众也不得不意识到,作为商业用途,胶片真的是没有前景了,富士最近也宣布了停产电影胶片,这真是个让人伤心的事实,更不幸的是,因为制作胶片牵涉的成本,连带会影响到电影另一市场范围渺小但意义重大的范畴,比如艺术——这点在片中到没有涉及。作为一个触摸得到的实体,胶片本身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实验的对象,早期前卫实验电影在胶片上摩擦的痕迹,只能随着胶片的消失而消失么?所以看了这部片子后第一个也是最迫切的想法就是‘我真的要囤点胶片了’。当然,以胶片为媒体的艺术家已经意识到这个威胁,不久前TacitaDean撰文感叹胶片的来源越来越有限,冲洗胶片的地方越来越少,她更在tatemodern做了以film为题的装置艺术,这是对这一逐渐消失的媒体的至高致敬,抑或是一曲挽歌。我个人并不反对数码技术的推进,我想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希望两者可以并存,或者是象片中有人提到,不是新的选择的出现而彻底去掉了旧的选择。这是两个不同的媒体,数码的低成本和容易上手带来的所带来的解放感,轻巧的体积所带来的急迫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就像Festen的摄影师初次接触到索尼的小摄像机,那种豁然开朗的激动溢于言表,我想起我在上学时初次看到新浪潮电影的时候也是有这种‘电影可以这样拍’的激动。数码技术带走的电影制作的神圣光环,带来的是电影制作的民主,虽然同时会带来更多的垃圾作品。片中采访到的新技术的推动者,比如卢卡斯,卡梅隆等等,则可谓是至上的geek,他们非常执意,有什么问题就会一鼓作气集中精力去解决,这种精神可以说干我这行是非常熟悉的,让人敬佩,也是不可缺少,但是当卡梅隆骄傲地说阿凡达的丛林没有一片叶子是真正存在的,我暗暗在感叹weta工作人员的工时同时也为至上的geek感到一丝悲哀,你可以没日没夜在电脑前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但你也可以看一看真正的丛林,难道自然不能提供让人叹为观止,想象之外的魅力么?从数码技术的推动到后期调色的广泛使用,更带走了胶片所特有的魔力和尊敬,这大概是老一辈从业人员怀旧感伤的来源,但是也透露了电影工业的一些自我满足的特性。比如以前大家要到翌日才看到到底胶片捕捉的影象,摄影师如同魔术师的地位,固然很有吸引力也会让一些控制欲强的导演非常恼火。特别是采访的一个DI,充满着’我是最后一个碰这部片子’的窃喜。。。呃,我还是讨厌DI。作为合成工作人员,其实我们是对所拍摄的东西非常尊敬的,我们会小心翼翼地保持所拍摄的data,胶片扫进来也好,数码数据也好,合成上的元素也会和拍摄的所配合。哎,可是跑进来个没有经验的DI,加上个没有主意的导演,后果往往是破坏了所有当时捕捉的美丽。如果没有特殊的目的,你为什么你要去改树叶的颜色?就像有个著名摄影师说的,除了象一些特定的fantasy或是stylised的片子,很多效果就是可以在拍摄时达到的,调色自然应该是谨慎的。由于胶片的成本和物理上的特性,在拍摄,剪辑,后期的制作上会少一点浮躁和匆忙,更多些尊敬和认真,这个态度我觉得即便是媒介的变化,还是应该保留。我们看到数码技术不断进步和突破的前景,如果要我选择拍片的媒介,我恐怕也是多选择数码,但是只是希望还是可以有机会用胶片。一个简单的机械原理,几块玻璃,在薄薄一条上保存下的光影,一百年后对着个光源马上可以再现,本身就是有种简单的优雅和诗意。虽然这是感性的一面,但是我们是有情感的动物。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