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谢利”远没有“小萝莉”幸运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23:30:40人气:0
谢利

视频谢利状态:BD中字年代:2009

主演米歇尔·菲佛弗朗西斯·托姆利汤姆·伯克鲁伯特·弗兰德更新时间:2022-09-28 19:31:12

在上世纪20年代的法国,谢利(鲁伯特弗兰德饰)的母亲皮罗丝是巴黎的一位名妓,年轻的谢利与母亲的女友、另一名高级妓女莱娅(米歇尔菲佛饰)相爱了。被母亲皮罗丝发现后,她开始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们法国名利场上的人情沉浮上世纪20年代的巴黎,名妓皮罗丝的儿子谢利爱上了妈妈的朋友50岁的高级妓女莱娅。皮罗丝当初把儿子送到莱娅身边,只是为了利用这个情场老手教会儿子社交界的法则。她…

无数名家、大家,他们的文字之所以拥有长久的生命力,除透视了真实的生存环境,满怀责任感地为历史留下了一个用文艺建立的生活坐标系外,其更大的魅力或许在于作者用专属的思想,修葺的永无枯竭的灵欲甘泉,即便被时光截流、掩埋,它依然存在,只待有心人凿地汲取。查看法国著名女作家茜多妮.加布丽埃尔.柯莱特的生平及履历表,会收获一部异常前卫、瑰丽、耀眼的情景剧。有关她自己的故事绝不逊色于她笔下曲径通幽、缠绵悱恻的爱情小说。对柯莱特文字的喜爱,缘自《琪琪》,对她笔耕不辍的艺术才华,及其在法国文坛的魅力更是心怀敬意。但对我而言,热衷八卦,不能免俗,甚至在阅读柯莱特文字时,对她私生活的浮想联翩全然超越了文字的馨香。三段婚姻,及一场任由舆论纷飞依然维持了四年的同性爱,成就了她四次充满神秘的蜕变。从平凡渐入伟大,使一个受世俗教化的小女孩儿,成长为自主、叛逆、独立的新女性代表,头顶耀眼的光环,任何人得此厚爱,想必都会感激生命赋予她的智慧。19岁嫁给年长自己15岁的丈夫维利,在当时此厮有名有势,但人不厚道。柯莱特随笔涂鸦所著的《克洛迪娜》四部曲都被维利窃去,私自发表,盖上了自己的大名,据说他还曾逼迫柯莱特“快乐”地做他的文字枪手。这个故事一开始就不是喜剧,两人关系恶化,最终分道扬镳。之后柯莱特开始了独立创作的道路。在遇到第二任丈夫之前,柯莱特游走在同志圈玩了一段同性爱,在剧场的舞台上与一位女演员接吻,引发骚乱,自此她的这部剧也被禁演。柯莱特40岁时与《晨报》总编辑亨利男爵结婚,育有一女,不久她的婚姻再次解体。在有关她与女儿的关系上,她把自己描述成了一个糟糕冷漠的母亲,这是事实,她对女儿的亏欠,成了她在弥留之际最不能释怀的遗憾。在柯莱特63岁那年遇到了小自己16岁的莫里斯.古德凯特,两人结婚,年轻的中年小伙莫里斯陪伴柯莱特到生命的终点。最后一段婚姻显然是幸福的,这时期也是她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呈现佳作的黄金期。我个人认为,简单介绍柯莱特的私生活,对于观赏改编自柯莱特同名小说《谢利》(1920)的影片《谢利》(2009)有诸多益处。柯莱特的小说总是带有直率的自传印记,哪怕蜻蜓点水,都表露出毫无扭捏之态,这种文字风格是无法让读者摆脱作者,忘记作者的。并非刻意比较,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同为讲述青楼女子的故事,意境完全不同。《谢利》显然避开了凄惨悲凉的氛围,取截然相反的视野,推出了与上流阶层左右互动的小资情调。就如电影开片时,所罗列出的花名册。19世纪末开始,直到一战前,这段时间在欧洲被称作“美好时期”,那是推崇声色犬马的时代。真是长见识,戛纳卡尔顿洲际酒店的圆顶原来是按照西班牙舞妓Labelleotero的胸部设计的,这位“了不起”的欢场女王至少做过欧洲六位君主的情人,还引发了男人为她自杀的“风潮”,最后97岁高龄的Otero于1965年因心脏病在法国去世。如此华丽奢靡的开场,给电影《谢利》注入了有声有色的广告,这是部无暇顾及其他,只讲世缘情爱的视听小品。年龄似乎是个巧合,或许是个已安排好的巧合。谢利决定终结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一年19岁。作为一代名妓的掌上龙珠,富裕的家境,及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让他过早地踏入了荒淫浑噩的舞台。这段被概括的生活是塑造谢利人格的重要过程,但不是本片的重点,关键在他见到“努努”后的一切变化与成长。“努努”又叫莱亚,谢利的教母,曾经与谢利母亲斗艳争芳的同行姐妹。如今,脖颈上的横纹,松弛的皮肤,都泄露了她芳华不在的悲哀。但她依然美丽,在公众场合,依然像朵怒放的鲜花,不可方物。她风光无限的过往并未在胶片上留下痕迹,为合并两个人的人生,攒一个美丽的故事,电影始于爱情滋生的地方。谢利爱上了像母亲一样的努努,努努真心真意地做了小谢利六年的情人,直到谢利被迫迎娶富豪家的千金,以壮大家族的名誉、财富。生活由甜蜜变成痛苦与折磨,爱情也从阳光下躲进了阴暗里。不知道要不要怪罪谢利的母亲?我的问题太幼稚,以出卖身体营生的女人多半是不会懂得爱情的。即便老妓女成全了自己的儿子与老姐妹,这爱情或许会在更加残酷的决裂中消失,那还不如留下完美的遗憾。其实剧情并不复杂,三言两语就可说明,但情很重,我希望用两种方式解读。从谢利的角度看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可看到一颗生命陨落的痕迹。对谢利来说,生命比爱情轻薄,确切地讲,他的人格中缺失了承担生命的其他力量。这在很长的某一时期,被作为阴柔的美德存在着,它滋长在男人体内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于是在戏剧中演变成了悲剧。相反存在于女人的身体里,那就是天性,要逆来顺受,要放弃自我,寄生在强悍的物种下,是悲剧也要像喜剧那样演下去。柯莱特换位塑造的性格特征,非常狡黠地反映了她对女性权益自由自主的主张。努努因无法忍受谢利结婚的现实,在谢利蜜月期逃离伤心地,之后得知谢利为她搬离了新婚的家,欣喜回归。这在谢利毫无规划的人生旅途中,被迫独自冥想,虽然是现实的,但绝对是残酷的。似乎是一段不可避免的自我迷失过程。看似可怕,却十分可贵,结局并未给他成熟长大的机会,可能早就错失了成长的机会,他从此迷失方向,选择死亡,选择彻底消失,就有了很深的寓意。接下来从努努的立场给这段不伦恋写悼词。记得莫言先生曾在《白棉花》里写到,“小青年最初的恋人多半都是比自己大的女人,孩子半大不小,青杏半熟,有酸有甜,既需要母爱又需要性爱,大女人正好一身二任。”当然这是为《白棉花》的故事铺陈,但多少都采撷自生活。电影中,努努最后自我检讨,极力还原自己伟大形象,她犯了最自私的错,但这错又是唯一可通的路。几乎可以认定是她把谢利引入了绝境,在谢利找寻“母爱”影子的时候,努努以此为诱饵设计了年轻的孩子,结果可能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谢利是完完全全的“孩子”,他从没长大,也没能力长大。绝没有怪罪努努的意思,这女人也是一个悲剧符号。不伦恋,忘年恋,不管是什么,努努把它当做真爱,当做让生命绽放意义的土壤。土壤消失了,生命的意义自然不复存在。这里没有大标语、大口号可喊,就是爱情闹的。幸亏现实待柯莱特不薄,她的姐弟恋修成了正果。影片结尾略显仓促,或许是后续的旁白打破了唯美的意境,想想谢利犹豫不决的背影,也就看到了他那浮萍般飘忽不定的未来了。而努努直视镜中的自己,脸苍老了,眼睛苍老了,心也苍老了,她的前路也苍老了,我看到了这些。喜欢柯莱特的文字就在此,尽可指责你不待见的一切,也尽可喜欢别人所不齿的一切,这纷纷扰扰的红尘中,一阵风就可带走前尘往事,爱情中的错与对,分不分,都没有了任何意义。最后赞一赞米歇尔.菲佛,精美的古典华服穿在她身上,一点没瞎。不仅演绎出了半老徐娘独有的风韵,不减一丝一毫高贵优雅的气质。加上纯熟的演技,轻松地把鲁伯特.弗兰德带入戏中,两人的配合看不到缝隙。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