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暗骑士崛起》的一点技术分析,以及一点情感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9:15:59人气:0
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

视频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状态:BD年代:2012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汤姆·哈迪安妮·海瑟薇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更新时间:2018-11-10 20:38:56

检察官哈维·登特(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饰)死后的八年间,哥谭市在戈登警长(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的努力下有效地遏制了犯罪活动。而蝙蝠侠布鲁斯·韦恩(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因为背负谋杀登特的罪名,被 警方通缉,在哥谭市销声匿迹。然而,这看似平静的状态被恐怖分子贝恩(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的出现打破,他利用猫女(安妮·海瑟薇…

【一】没看的快去看  还没看蝙蝠侠的,或仍在纠结是看蝙蝠侠还是蜘蛛侠的同胞们,不用多想,去看蝙蝠侠吧,再把看蜘蛛侠的票钱省下来,看两遍蝙蝠侠。虽然网上质疑的声音占了主流,而且本文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质疑,但是请不用怀疑,《黑暗骑士崛起》将是近几年来你能在国内大银幕上看到的最好看的电影。  为什么评价如此纠结,本文先尝试用一些技术分析来阐释。【二】看过的问:为什么TDKR没TDK好看了?  诺兰的电影首次遭遇如此多的苛评,不冤枉,因为大家老早把能有的溢美之词全掏心掏肺送给了TDK了,加之TDKR剧本本身存在着与诺兰以往故事不相匹配的特性,连我这样的脑残粉也不得不在刷第三遍的时候打个哈欠。下面分析一下TDKR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矛盾降级。此类电影,无非打来打去。编导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制造个矛盾,丢给观众,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站在矛的一边或盾的一边,自然而然被你牵着鼻子走,你给他看什么都乐意。制造矛盾的水平,决定着电影吸引观众的水平。世间矛盾,有三大层次:最高层次,理念的矛盾;中间层次,人的矛盾;最低层次,物的矛盾。如何理解呢?蝙蝠侠与小丑、双面人、影武者联盟的矛盾,是理念的矛盾。蝙蝠侠与贝恩的矛盾,是人的矛盾。蝙蝠侠与核弹的矛盾,是物的矛盾。纵观英雄电影,如何摆平这三者的矛盾,耗尽编导们脑汁。最常见的模式,是在不断处理物的矛盾的同时,英雄与坏人之间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和消解,最后靠理念的矛盾进行主题的升华。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好看的电影,八九不离十。放在《阿凡达》,就是,先阻止强拆,再杀了上校,最后选择做个纳威人。放在《终结者2》,就是,先炸了研究中心,再搞定T1000,最后T800自我牺牲。放在《小鼠大厨》,就是,先做好菜,再搞定美食家,最后“人鼠都可做大厨”。哪怕放在《名侦探柯南》,也是,先拆了炸弹,再找到凶手,最后凶手告白。TDK的卓尔不群,就是因为诺兰兄弟通篇打破了矛盾设计的常见手法,在所有尽可能的矛盾点上都套上理念矛盾。最后的双船博弈大高潮,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不是因为有人在尝试拆炸弹,而是因为随时会有一方按按钮。而反观TDKR,诺兰等编剧却把最后的矛盾设置在一个物上:一个正在倒计时、爆炸半径为6公里的核弹。蝙蝠侠等英雄们先要找到手握遥控器的人,再要找到核弹在哪里,还要把核弹装回控制核心,最后实在不行只能把核弹带走……一个物的矛盾接着一个物的矛盾,最后30分钟就是忙于解决这些鸡零狗碎的问题。一瞬间,我们仿佛看的是《反恐24小时》,看的是《虎胆龙威》,看的是《复仇者联盟》……都是在纽约取景,希望蝙蝠侠和钢铁侠这两个绑着核弹的高富帅不要在空中吻在一起……TDK做到了最高层次的矛盾。而TDKR将最后的筹码押在了核弹上。有人问,要你你怎么做呢?其实很多事情可以升升级的,加句台词,意思一下,矛盾就上来了。TDK里有五大阵营,“蝙蝠侠,哈维邓特,小丑,黑帮,市民”,每个阵营都很有立场、有观点、有作为。如今TDKR里还有堪称阵营的东西存在吗?黑帮的确被消灭了,但是市民的观点呢?警方的观点呢?TDK里振聋发聩的“NOMOREDEADCOPS”呢?半路杀出来个美国军方是打酱油的吗?为什么没有市民质疑贝恩的统治?《复仇者联盟》里都有老爷爷选择在文艺洛基面前不跪啊!高登局长的信,念一下就完了吗?高登为何还能在警员面前叫骂?为什么没有市民焚烧哈维邓特和高登警长的画像?为什么没有市民猜测谁手中有核弹按钮?蝙蝠侠的“不杀”大旗,到底为结局贡献了多大作用?这些戏码比拆核弹好看多少啊。有人玩过龙与地下城,就不会忘记该系统下的九大人物阵营:守序善良、中立善良、混乱善良、守序中立、绝对中立、混乱中立、守序邪恶、中立邪恶、混乱邪恶。具体哪个阵营是是什么观点,各位网上可以查查。我以为这张表格简直应该钉在每个电影编剧的书桌前。让我们对号入座:黑帮(守序邪恶),市民(混乱中立),小丑(中立邪恶),哈维邓特(从守序善良堕落为中立邪恶),蝙蝠侠(中立善良),猫女(混乱善良),贝恩与影武者联盟(打着绝对中立旗号的混乱邪恶)。这些都是戏啊。。。阵营的缺失,导致TDKR的诸多线索一盘散沙。TDK的是一张网,而TDKR是一股绳,绳的一头挂着蝙蝠,一头悬着核弹。。。二,悬念降格。我唠叨过“观众控制论”,电影圈内爱说“抓人”,一个意思,就是怎么通过“悬念-惊奇”制造闪光点,让观众看到这个点的时候“啊”地一声叫出来,然后对身边大嚼爆米花的同伴说:我爱死这电影了。我曾把“悬念-惊奇”结构分为这样四个大类(这是我毕业论文选题):感性惊奇、感性悬念、理性惊奇、理性悬念。悬念与惊奇之分,按信息的隐藏和彰显。而感性与理性之分,看故事调动的是观众的神经还是大脑。(见图1)【图一】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693656212/好莱坞的金牌编剧们能做到每半分钟搞一个小的,每半小时搞一个大的,就像藏在衣领里的小纸团,动不动咯吱你一下。就拿大家的心头好TDK举例来说:双面人的骷髅脸突然跳出来吓人,这是感性惊奇;哈维邓特与瑞秋面前的炸弹正在倒计时,是感性悬念;已经“死去”的高登警长“复活”抓住小丑,是理性惊奇;双船博弈,是理性悬念。很明显,这四个花样个个有效,前两个能让观众看得爽,后两个能让观众买回头票。我是极端喜欢理性惊奇和理性悬念的,为此特意分别取了两个辨识度更高的名字:“逻辑重构”和“两难选择”。这两个花样只要有一个玩得转了,你就是大师,观众就会记住你。很多好片子,就是行进到第二幕或第三幕的时候,用这两个手法将观众玩弄于股掌之间。“逻辑重构”的经典:《搏击俱乐部》、《记忆碎片》、《灵异第六感》……它们往往回答一个问题:他是谁?“两难选择”的经典:《七宗罪》、《TDK》、《盗火线》……它们往往提出一个问题:怎么办?回到TDKR,诺兰兄弟和大卫高耶是很用心地营造了一个“逻辑重构”和两个“两难选择”。“逻辑重构”是米兰达的真实身份。“两难选择”是:在爆炸按钮不知落在谁手上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围攻核弹,以及最后在核弹必然爆炸的情况下怎么办。可惜啊!这三个“悬念-惊奇”的设置都是伪问题!米兰达的真实身份根本无足轻重,她让矛盾升级了吗?没有。她让矛盾转移了吗?没有。她只是刺了蝙蝠侠一刀,而我们都明白蝙蝠侠可以挨很多刀的。就像她的台词“高登只是多争取了11分钟”一样,她的角色互换也只是在剧情上让爆炸戏多撑了11分钟,并且顺道解决了布鲁斯韦恩应该选谁做女朋友这个问题。而两个“两难选择”只是流于表面,一开始所有人就无视“按钮在谁手上”这样的问题存在,而最后是人都知道蝙蝠侠一定会牺牲自己把核弹运走——况且蝙蝠侠自己知道不会死。剧本的“大招”设计至此,影迷所期待的如同TDK结局般的张力消失了。而诸多小悬念的设计,更是没有达到妙至毫巅的境界。比如蝙蝠侠第三次越狱竟然成功,我们都懂的,让诺兰的蝙蝠侠套上主角无敌光环,请问我是在看《洛奇》吗?蝙蝠侠与米兰达滚传单,我没有意见,但是蝙蝠侠你明明摸到了米兰达背上的V字伤疤,这个伏笔就这么算了吗?三,节奏降速。我曾经整理过TDK的矛盾,共有32处(详见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21638/)。TDK的节奏快得像过山车,这和反派有很大的关系:小丑。小丑不是个按部就班的人,他遇见蝙蝠侠,是抄起棍子闭着眼睛一顿乱打,所以TDK里的线索左挡右击、应接不暇。而TDKR的反派,贝恩呢?看贝恩如何打蝙蝠侠?一拳,技术性击倒。帅是很帅,猛是很猛,但是很单调。贝恩对哥谭市只做了一件单线条的事情:挖洞,爆炸,演讲,等爆炸。贝恩对蝙蝠侠也只做了一件事情:断背,放生,被断背。好吧,既然是技术分析,那么虽然只刷了三遍,也让我闭起眼睛数数TDK里有几个情节段落:————下面是TDKR的情节段落:————01.开场劫机——贝恩、核弹专家。02.猫女偷窃——蝙蝠侠、猫女、议员。03.孤儿院报丧——罗宾、孤儿。04.猫女交差——猫女、议员、达盖特。05.下水道遭遇——高登、贝恩、罗宾。06.蝙蝠侠复出——蝙蝠侠、高登、罗宾、阿尔弗雷德、福克斯。07.证交所劫案——贝恩、蝙蝠侠、警方、达盖特。08.管家离去——阿尔弗雷德、蝙蝠侠。09.一贫如洗——米兰达、蝙蝠侠、猫女、罗宾。10.断背之战——贝恩、蝙蝠侠、猫女。11.逮捕猫女——猫女、罗宾。12.启动核弹——贝恩、米兰达、福克斯、核弹专家。13.炸封哥谭——贝恩、市民、美国军方、哥谭警方、囚犯、核弹专家。14.逃出生天——蝙蝠侠、贝恩、牢友。15.潜伏失败——美国军方、福克斯、米兰达、哥谭警方。16.蝙蝠侠归来——哥谭警方、蝙蝠侠、罗宾。17.决一死战——哥谭警方、囚犯、贝恩、蝙蝠侠。18.真相揭露——米兰达、蝙蝠侠、贝恩、猫女。19.逃不出去——罗宾、美国军方、孤儿。20.核弹爆炸——蝙蝠侠、猫女、米兰达、高登。————下面我贴出2008年我整理的TDK的情节段落:————01.银行劫案——小丑、黑帮、高登  02.抓捕稻草人——黑帮、蝙蝠侠、市民  03.哈维邓特法庭辩论——邓特、瑞秋、黑帮  04.高登找邓特签搜查令——邓特、高登、警局内奸  05.老刘与韦恩董事会会议——老刘、蝙蝠侠、福克斯、里斯  06.餐厅偶遇拼桌——蝙蝠侠、邓特、瑞秋、市民  07.黑帮代表大会——黑帮、老刘、小丑、高登  08.小丑木马计——小丑、黑帮  09.香港之行抓捕老刘——蝙蝠侠、福克斯、老刘  10.审问老刘——邓特、高登、老刘、黑帮  11.抓捕黑帮大审判——邓特、高登、黑帮、小丑  12.小丑放录像威胁——小丑、蝙蝠侠、市民  13.为邓特举办募款晚宴——蝙蝠侠、邓特、瑞秋、小丑  14.警局局长和法官遭杀——小丑、黑帮、邓特  15.无辜市民被杀——小丑、蝙蝠侠、市民、警局内奸  16.里斯勒索——福克斯、里斯、蝙蝠侠。  17.行刺市长——邓特、小丑、高登、黑帮  18.蝙蝠侠拷问黑帮老大——蝙蝠侠、黑帮、小丑、市民  19.邓特拷问小丑手下——小丑、邓特、蝙蝠侠  20.蝙蝠侠自首——蝙蝠侠、瑞秋、邓特、市民  21.小丑追杀邓特被捕——邓特、小丑、蝙蝠侠、高登  22.审问小丑——蝙蝠侠、高登、小丑、邓特、瑞秋  23.瑞秋被杀、邓特被烧、小丑逃脱——蝙蝠侠、邓特、瑞秋、小丑、老刘、黑帮  24.高登看望邓特,黑老大出卖小丑——邓特、高登、警局内奸、黑帮  25.小丑烧钱黑吃黑——小丑、黑帮  26.里斯公开勒索,反被小丑通缉——里斯、市民、蝙蝠侠、小丑  27.小丑诱导邓特堕落为双面人、炸医院——邓特、小丑  28.邓特复仇——邓特、黑帮、警局内奸  29.全市监视装置——福克斯、蝙蝠侠、市民、小丑  30.两船博弈——市民、小丑。  31.二捕小丑——警察、蝙蝠侠、小丑、市民  32.双面人之死,大结局——邓特、高登、蝙蝠侠、小丑、市民同志们,有看出什么了吗?为什么当年我分析TDK的32个矛盾都能闭着眼睛如数家珍,而如今分析TDKR区区20个情节却如此难产?记住,下方TDK的个个都是矛盾!有矛和盾啊!不是亮枪就是亮刀子的呀!而TDKR里20个情节里堪称矛盾的才几个啊?每个人都有一点自己要做的事情,游荡一会儿,做一会儿,游荡一会儿,做一会儿。。。TDK天才般地把美剧叙事模式搬到电影里,让人耳目一新。如今TDKR还是回归到了传统的三幕结构:第一幕复出,情节点一断背,第二幕围城,情节点二越狱,第三幕复仇,情节点三拆弹。。。该死,永远是拆弹……综上所述,TDKR有情节、没矛盾;有角色、没阵营;有故事、没悬念;止步于绝世经典,而只能成为绝世经典三部曲的一记强音。【三】看过两遍的问:为什么还是想再去看?我们原以为,有了Nolan,有了Batman,我们就有了NB。平心而论,TDKR,值得我们四年的等待吗?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回答:“是的”。为什么?感情。饱满的感情。喷薄而出的感情。我们对诺兰的爱。我们对蝙蝠侠的爱。我们对英雄的爱。四年前,TDK创造了影坛等待许久的“不可一世”:逼近《泰坦尼克号》的北美票房,踢下IMDB的常年老大《肖申克的救赎》……TDK拯救了一批影迷,因为它为他们树立了一个新的信仰——超级英雄电影也可以NB到爆的信仰。但是四年一眨眼过去了。卡梅隆用《阿凡达》创造了新的卫星级票房,蝙蝠侠的东家DC漫画的死对头漫威漫画靠一众超级英雄抢回了风头,《复仇者联盟》更是热热闹闹轻轻松松地将TDK创下的票房纪录一一刷新……那么这四年,我们等的是什么?期待TDKR再创一个神话?我不是。我只想再看一眼布鲁斯韦恩——不是蝙蝠侠,而是那个布鲁斯韦恩,那个曾经受惊的少年,那个专一痴情的高富帅,那个拥抱悲剧的英雄——他过得还好不好。所以,哪怕剧情再差,我也会一遍遍地去看。我看着布鲁斯韦恩继续失去他的一切:他所钟爱的瑞秋,他所依赖的管家,他所无视的财产,他所依靠战斗的身体……诺兰让他继续、渐渐地一无所有,如同自由落体般坠进地狱,再如同安迪逃出肖申克的情形,崛起,涅槃,重生,再为信仰而死,再重生……我爱看核弹爆炸时他的平静,我爱看蝙蝠侠雕塑揭幕时高登的欲言又止的眼神,我更爱看艾尔弗雷德在佛罗伦萨咖啡馆里望着镜头释放一切的笑脸……我最先看的是国内零点引爆场,很多人和我一样穿着优衣库卖的TDKR主题衫,做好通宵狂欢的准备。我身边是一个中年秃顶男子,抱着个破旧的公文包。他是电影学院的教授,还是没卖出票的黄牛大叔?我不知道。我只记得,在看到结尾处,灯亮了,这个孤单的大叔一个劲地抹眼泪。是的,我看的不是诺兰,我看的是英雄。评分:5星博客链接:http://evarnold7.blog.163.com/blog/static/343542092012821046997/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