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有情天》最长的影评,可能也是最好的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0:57:43人气:0
告别有情天

视频告别有情天状态:正片年代:1993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玛·汤普森詹姆斯·福克斯克里斯托弗·里夫更新时间:2023-12-27 14:51:49

史蒂芬斯先生(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Hopkins饰)是一个忠实的仆人,他曾经当过英国著名爵侯的管家。目前正一心一意打理新主人达林顿勋爵的公馆,成为这里的大管家。 这里来了一个女管家基顿(艾玛·汤普森EmmaThompson饰),她精明能干,操持起家务来比史蒂芬斯更灵活,起初斯蒂芬斯常常与她有些小矛盾。但是随着相处日子渐长,善良的基顿还是暗暗打动了史蒂芬斯。尽管基顿一再流露真…

石黑一雄新获诺奖,其作品也突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诺贝尔文学奖总是有如此功用:把原本为大众所陌生的优秀作品推上前台,而后引发一场热烈的读书风潮。去年鲍伯•迪伦的获奖,亦直接推动了其作品在我国的译介,并为全球当代的文学定义指出了一个新的向度。《长日将尽》(THEREMAINSOFTHEDAY)是石黑的名作之一,这篇小说在1993年时被改编成电影,电影在我国的译名主要有《告别有情天》、《长日将尽》《长日留痕》等,我个人更倾向于《长日将尽》这个译名,因为,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告别有情天》这一译名的局限性实在太大,难以给观众带来一个完整的观影期待,于是,许多人在观看电影时可能会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情”这一狭小的点上,从而失去了对电影的完整内涵的把握。在我看来,男女主人公之间虐心的、克制的感情只是一条叙述故事的明线,在这感情的后面还有一条社会政治变化的脉络在隐隐起伏着,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而这隐隐起伏的脉络,才道出了这部电影的深意。这篇影评会很长,强烈建议大家在观影之后,再来看这篇影评,因为下面的分析可能太过详细,以至于严重剧透,从而破坏了大家日后观影时那种懵懵懂懂的快感。那么,下面小八就要开始展示自己深刻犀利而长篇累牍的文风了,据说每个能看完小八文章的读者都是真爱哦。一英国的贵族与管家文化二一战、一战后的欧洲格局与德意志民族情绪三怀愧心理:达灵顿与英国对德的纵容政策四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五因何失爱: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六现实与激情:肯顿小姐的两次痛苦抉择七达灵顿府易主:刘易斯与美国文化的进驻八隐喻:彭布洛克伯爵四世的肖像画九长日将尽:而你我无法倒带的一生一、英国的贵族与管家文化“贵族”在欧洲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中是一个非常耀眼的名词,它不仅代表着血统、地位和权势,还具有着深刻的道德人格内涵。当欧洲大陆列国的贵族政治因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崩塌时,英国则保留住了她的君主政体,贵族阶层依然在英国发挥着重要影响。英国的贵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经历剧烈动荡之后依然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英国毕竟是浮离于欧陆的岛国,英国人民受欧陆社会风潮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英国在政治上长期的保守主义倾向使得其社会结构较为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英国的贵族文化根深蒂固。所谓贵族,就是不仅享受着物质的富足和权利上的尊贵,同时还追求着道德上的高贵与名誉的显荣。对真正的贵族而言,荣誉往往比物质更为重要。贵族要去争取高尚的荣誉,那么就需要大批的仆人来为他的世俗生活服务,于是,管家便应运而生,管家文化也由此产生了。管家从属于贵族,因而管家文化也从属于贵族文化;贵族文化是自由与进取,管家文化则是服从与克制,并且要在道德和情趣修养上都尽可能地符合贵族的气质。所谓“人如其家”,贵族们的高贵气质也要从他们的家庭行为中体现出来,而仆人也是他们家庭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讲“打狗也要看主人”,就是因为打了别人的奴才也会伤及人家主子的脸面。正如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老史蒂文斯将其一生献给了管家这个职业,史蒂文斯也立志要成为优秀的管家,并且,他确实是当时英国最优秀的管家之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达灵顿府的地位中看出来。史蒂文斯的一切行为都符合管家的规范,处变不惊、克制情感、服从主人以及优雅的言谈举止,于是管家的奴性便彻底加到了史蒂文斯身上。我们中国的《世说新语》也堪称我国古时的一部行为规范教科书,这些行为规范由主子学去便是优雅高尚,由奴才学去则是奴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社会阶级摆在那里。为奴的人只有牺牲自己的自由,才能换来主子的自由。史蒂文斯所处的社会虽然早不是奴隶社会,但是他与达灵顿之间的雇佣关系实际上就是主奴关系。当历史上曾被唾骂的事物消失后,人们却仍有对这一事物的需求,于是这需求变成了一种职业。而这职业的本质其实与那业已消失的事物的本质一样,史蒂文斯把这份职业当做毕生追求,便不得不有所牺牲了。二、一战、一战后的欧洲格局与德意志民族情绪第一次世界大战说到底还是进入工业社会的一群老牌帝国争夺世界地盘的利欲之战,双方都不道德。其结果便是,欧陆的几个主要帝国瓦解了,封建制度终于落幕,各国的社会政治在一片废墟中向民主突进,民族意识也渐渐高涨。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制裁,社会经济一蹶不振,而民主的政府又难以发挥重建作用,民粹思想与民族主义情绪便在每一个德国人心头蔓延。因此,凡尔赛合约后,有远见的政治家便说:“这不是和平,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一战本非义战,对战败国进行抢掠式的制裁,只会酝酿更大的苦果。于是,在德国民众的欢呼下,纳粹(国家社会主义党)上台。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节说道:“德国的工人不罢工,而英国的公会运动则十分头疼。”为什么德国工人不罢工?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民族的痛苦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强压。三、怀愧心理:达灵顿与英国对德的纵容政策达灵顿对德国的同情当然不是仅仅因为其德国好友的悲愤自杀,准确地说,是因为他作为贵族的高尚情操令他深知:各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是不公的。达灵顿认为,一个置德国于困苦的和平环境不是真正的和平,不论从道义来讲,还是理想的国际政治格局出发,都是不对的。那么怎样的德国才符合他的愿景、他的愿景又是怎样的呢?他的愿景是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英国长期以来的欧陆政策便是“均势”,传统的英国人认为,只有欧陆各国势力均衡,才不会危及到英国的生存。因此,尽快将德国重建起来,恢复其军备,不但有利于维持大陆均势,还可以阻挡欧陆的社会主义革命,抑制苏维埃俄国。达灵顿的想法与当时英国政府主流是一致的,因此他频频向德国示好,致力于德国的恢复。在他家中所开的会议以及会议所提出的观点,也代表了英国政府的主要观点。而其间发生的一些争锋,比如美国人刘易斯提出的反对观点,也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刘易斯这一人物所代表的观点,绝不可认作美国人的观点,因为美国当时仍然是“大陆孤立主义”的保守思想占主流,这也是一战之后,尽管威尔逊总统极力想要将美国推向国联、参与国际事务,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否决的原因。刘易斯这个人物的塑造其实并不好,因为这个人物所负载的隐含意义太深了,他更像是一个用来表明某种隐喻的推动要素。至于达灵顿公爵本人,正如刘易斯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古典的英国绅士,体面、高贵,但却是个业余政治家。达灵顿有着很好的道德修养,但是一如许多自诩高贵的君子那样,他太容易被精美崇高的谎言欺骗,无法落实到苟且的现实中。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之事,毁于小人者,十之一二;毁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之八九”,不管在哪儿,这样的君子都不少。但是这样的君子,或者说像达灵顿那样的好人,真的错了吗?不是的,正如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达灵顿因为自己的政策而使得德国日益张狂的时候,时常夜里难寐,极其痛苦,又极其自责。他希望得到的是和平,但结果却是一步步将欧洲推向了战争。也许大家也注意到了达灵顿辞退两个犹太难民女孩的情节,也许大家会觉得,在这里,达灵顿真的是一个纳粹主义者,但是,请不要忘了德国政府借用“犹大害了基督”与“犹太人的本质”这一套说辞。在欧洲长期的历史中,反犹情绪就没停过,莎士比亚也反犹,他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例子。当然,反犹是不好的,我们必须要尊重地球上任何人生存的权利。达灵顿是悲剧的,他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类的悲剧。真正悲剧往往就在于: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对善的追求,但结果却是各种善之间的冲突,并且不可调和。达灵顿是爱国者还是叛国者呢?恐怕诸君心里也暗暗有了答案。四、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这里我要敲黑板,划重点!在电影中,史蒂文斯参与进去的“民主意识与精英思维的争锋”的情节主要有四个:1.斯宾塞在壁炉边对史蒂文斯的三问;2.听旅店里的小伙子史密斯大谈政治和外交;3.与理查德•卡莱尔在给汽车加油时的对话。4.达灵顿深夜秘密会晤首相、德国大使那夜,史蒂文斯与达灵顿身为记者的教子卡迪纳尔的对话。在第一个情节里,史蒂文斯对斯宾塞三个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的问题无从回答,当然,他也从来没有关注过。于是斯宾塞得出结论:民主是扯淡,真正的国家决策必须由精英们执行。“斯宾塞”这一名字在英国可谓如雷贯耳,著名的赫尔伯特•斯宾塞作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先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第二个情节里,史密斯对丘吉尔做出了算是客观的评价,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他对时事的热心。第三个情节紧随第二个情节,卡莱尔得知史蒂文斯是臭名昭著的达灵顿的管家时,向他问了一系列问题。这个情节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它代表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达灵顿公爵是犯了严重错误的政客,甚至是个叛国者,但他真的是个好人。其次,它代表了后人对当时处于政治风潮中的人们的拷问:你认同他吗?你也做了错事吗?最后,它与上一个情节一起,代表着英国下层民众对政治的普遍关心。第四个情节里,卡迪纳尔很想从史蒂文斯口中得到一些达灵顿深夜会晤的信息,但是史蒂文斯表示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卡迪纳尔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达灵顿,但是却对史蒂文斯感到十分遗憾。后来,卡迪纳尔牺牲在了战场上。这四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英国下层人民对政治的态度与转变,看到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史蒂文斯代表了他的那一代人对“上层人”的政治的态度:老爷肯定已经做了明智决断和考量。卡迪纳尔、史密斯、卡莱尔则显示了民主的进击。民主是一种责任,当民众缺乏对政治的关心和判断力时,民主只是一句空话。精英政治在社会群虻中固然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未必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唯有人们意识到自身当下的权利,才能把握自身的自由与命运。但是,把握自身的自由与命运又谈何容易?这对社会环境又提出了要求。史蒂文斯乃至他那一代人并非生来就不知道要有民主的意识,而是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他们无法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生活,是他们那时最大的追求。五、因何失爱: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正如第一节里对管家文化所描述的那样,史蒂文斯的职业要求必然导致他的自我禁欲,情爱会令他在工作中分心。因此,他从来不招漂亮的女仆,甚至对肯顿小姐持着一贯的冷淡态度。他不是对美貌和女性无感,而是太清楚维系自己的职业生涯需要怎样的冷静。达灵顿府的工作是他人生职业的巅峰,他不想失去它。而如果他想要拥有家庭,那在完美的工作上就恐怕会力所不逮了。更何况,他的主人达灵顿,也是个独身的贵族。那么史蒂文斯对肯顿小姐就真的没动心过么?当然有,并且为肯顿小姐的离去抱憾终身。当我们看到肯顿小姐从史蒂文斯怀里抢书的那一节,真是为史蒂文斯的柳下惠风犯尴尬,和我们平时看的电影的情节完全不一样嘛!为什么不顺手来个拥吻?当时的史蒂文斯内心恐怕也是极其激动的,但他就是下不了手,只好呆呆站住,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柱,纹丝不动。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已经让史蒂文斯失去了爱情的勇气,他害怕面对这一切。在他冷静坚毅的外表下,有一颗被久久囚禁的心。他的心被什么囚禁着呢?被他所接受的一切现实的管家文化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他而言是真理,这些真理便对他施加权力,紧紧地压抑住他的自由与情欲。人们感受性最强烈的自由,可能就是情欲的自由了。而这情欲的自由,在权力的面前,也终将被囚禁。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每次人类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情欲的要求被最先表达出来。在欧洲有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到宗教改革;在中国有明中后期和五四。总之,史蒂文斯的自我禁欲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所有思想观念的产物。史蒂文斯的人格是畸形的,我们也可从中见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点残忍风貌。六、现实与激情:肯顿小姐的两次痛苦抉择肯顿小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认为是整部电影里最出色的,最有血肉的。肯顿小姐也是长期从事女管家这行当的,但是,或许出于女性自身的感性思维要多一些,我们见到的肯顿小姐非常有魅力,不同于史蒂文斯的恪守死板。肯顿小姐之所以当管家,并不像史蒂文斯那样有一种职业理想的追求,她是为了谋生,找份工作。同样的,她之所以离开,也是因为她要生活,她没法儿守着史蒂文斯一起,你当男管家,我当女管家,互相有好感,但是不明说,这么地过下去。肯顿小姐代表了一种社会的良心,当两位犹太女仆将被辞退时,她也毅然表示自己要随之辞职。但是,是人就得生活,在自身现实情况下,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懦夫。谁又不是懦夫呢?史蒂文斯难道不是懦夫吗?他才是最懦弱的那一个。肯顿小姐毫无疑问想要一个家庭,让自己稳定下来,有人可以依靠。她也想依靠史蒂文斯,但是史蒂文斯冷冰冰的,每次向他献殷勤时他都摆着一张冷屁股。所以,虽然很喜欢,但肯顿小姐知道,史蒂文斯不是她的命中人,他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和婚姻。于是,爱而生恨的肯顿权衡之后,选择了接受贝恩先生的求婚。从决定不再做管家而去做生意的贝恩先生和那个与女仆结婚离开的副管家可以看出,当一名优秀的管家多半意味着独身,雇主可能不大会聘用有家庭的管家。所以,当肯顿小姐在抢史蒂文斯怀里的书时那样的具有挑逗性的行为,却依然得不到回应时,她会怎么想?肯顿小姐的第二次抉择的背景其实是她和史蒂文斯最有可能在一起的时候。年已迈的史蒂文斯因肯顿小姐的一封信而驱车到英国西部寻她,想把她带回达灵顿府;而肯顿小姐也明显希望和史蒂文斯重修旧好,因为她与贝恩先生并不幸福且离婚多时了。贝恩先生的生意大约做得也不大好,我看他与肯顿小姐会面时的囧样就心怀此感。但是贝恩先生与肯顿小姐的谈话却直接终结了肯顿小姐与史蒂文斯之间的所有可能:他们的女儿怀孕了,需要照顾。就这样,现实与激情的冲突再度爆发,最终,激情败给了现实。那么大雨的夜,那么黑的伞,两个人却不得不上演此生永诀别的剧情。但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呀!多少有情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长守在一起,而真挚的感情永远只能在心底深深留存,埋没不语。虽然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的感情始终是被牢牢压抑住的,但是,现实不就是这样牢牢地压抑住我们吗?下面这段肯顿小姐与准备辞职结婚的女仆的对白对她冲击非常大:“查理和我准备结婚。”“你仔细考虑过了没?”“是的,肯顿小姐。”“你在这里越做越好,而且有大好的前途。”“查理和我准备结婚,查理和我。”“但我我知道我该怎么对你说,我见过很多这种事了,年轻的女士急于结婚,最后冷淡收场。你们有钱吗?”“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不在意。”“你们慢慢会知道过穷日子有多艰难的。”“但我们有彼此,人生路上不就图一个知心伴侣吗?”这段对白说出了肯顿小姐和大多数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借女仆之口说出了人生的真谛。七、达灵顿府易主:刘易斯与美国文化的进驻二战之前的刘易斯来到达灵顿府中时,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作为一个要求制约德国的没文化的美国佬。以贵族传统自居的英国人,始终认为美国佬没文化。他那时年轻,但已是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地位很高,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象征着年轻而具有活力的美利坚合众国。他的政治意见与达灵顿相左,最后历史证明,达灵顿错了,而美国领导世界取得了二战的胜利。二战后,凋敝的英国以及欧洲经济极大地依赖于美国的扶持,美国对欧洲政治的影响也极其大。达灵顿府的易主象征着英国传统观念的失败与美国新观念的胜利。新主刘易斯的生活情趣、爱好与达灵顿很不一样,对待史蒂文斯也不太一样。刘易斯是一个思想开放的人,鼓励史蒂文斯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也会比较轻佻地向史蒂文斯问,他准备带回来的新女管家是不是他的女朋友。但是刘易斯是很礼貌地,只是他不像达灵顿那样古板、那样的“绅士”,简言之,他不是贵族社会的一员。他会嘲讽英国保守的社会说,自己最喜欢英国报纸上的讣告,不论什么人都能得到体面的悼词。体面,的确是英国传统的贵族社会的关键词。而这体面,却压抑着人,带着伪善气息。总之,刘易斯的到来,给达灵顿府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似乎也象征着古老的英国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而这血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能也带有着英国霸权地位一去不返、依赖美国的淡淡苦涩味。八、隐喻:彭布洛克伯爵四世的肖像画在影片的开头,是拍卖达灵顿府中物品的场景。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幅伊丽莎白时代的肖像画,据小八和朋友们的努力考证下,大致确定这幅肖像画上的绅士是英国17世纪内战(CIVILWAR)期间一位著名人物菲利普•赫尔伯特(PHILIP•HERBERT),头衔很多,主要为彭布洛克伯爵四世。彭布洛克这个人很复杂,他是一位身受两代英王宠爱的贵族,17岁便初登政治舞台,后来由于与查尔斯一世在宗教问题上的不合,导致决裂。他热爱文学与艺术,尤其爱绘画,是当时英国文艺的重要赞助人。在政治上,他保护清教徒,反对对苏格兰的战争。他虽然始终对英王忠心耿耿,但是在1642到1652年间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的内战中,成为了议会派中的一员,并担任高官,直到逝世。英国内战为议会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将英国政治从王权中解放出来,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变革,是民主的进步。刘易斯不惜高价坚持买下此画,其中意味无需言表。此外,这幅画在电影的最后又出现了一次,更可见出其中深意。也许有读者认为小八这样精细地进行分析是不是有些过了?但是,小八要说的是,正经电影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这幅画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幅画,因为我们不懂英国文化。要是让一个英国人来看的话,恐怕就和我们看到的不太一样了吧。我们中国人不经这样一场分析和解读,多半就把这片子当做虐心的爱情片看了,谁会顾得了英国人的唏嘘悲叹呢?然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需要这样一番功夫的。九、长日将尽:而你我无法倒带的一生在影片末尾,一只灰白的鸽子从壁炉的烟囱里落进了曾经盛宴各国显贵的大厅,仿佛过去的繁华一切也已飘然逝去。曾经决定了世界历史走向的漩涡中心,而今摆放着一张乒乓球台。唯一不变的,只有这古老的达灵顿府和依旧忠心耿耿的史蒂文斯。鸽子放飞远走,和平也已经到来,而史蒂文斯的一生却已走不出这偌大的达灵顿府,英国的厚重的传统。但是这世界新的主人却为已然为未来致以了深深祝福。随着长焦镜头离达灵顿府越来越远,越来越远,英国那广袤的原野、山川与郁郁葱葱的森林显露出其美丽动人的真容,袅袅的云烟让这大地上的一切渐渐神秘。长日将尽,长日将尽,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将要走到尽头了。回顾一生彼此的交集,唯有痛惜此生无法重来。凡过往的一切,都是必然,即便能重来,恐怕也并不能得到满意结局。人生无法倒带,倒带之后还是悲剧重演。《泰坦尼克号》是不是悲剧呢?是的。但我认为《长日将尽》远比《泰坦尼克号》悲剧。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完《长日将尽》并没有那种要立刻“哇”地一声哭出来的感觉?因为它毕竟浪漫的、煽情的内容少,深刻的、反省的意识多。《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悲剧是偶然的灾难性事件,《长日将尽》的爱情悲剧则恐怕在这世上永难消除,因为这悲剧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悲剧紧紧融在一起。因此,当我们看完之后,或许恍惚有所觉悟似的,但又说不出来那种哀伤的感觉,一种历史感把我们的深情也压抑住了。小八的这篇评论,就是想把这哀伤的感觉和我们的被压抑住的深情说得清楚明白,因为只有将它说得清楚明白,才会对我们有所教益。一切真正的文艺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是助力于人性完善的。但好的文艺固然重要,若没有好的评论家将其中的道理意义数落出来,恐怕这文艺在人们心中所造成的作用,就要有所改变。我们平时看电影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追求感官的享受和视听的愉悦,但这享受和愉悦却不应该成为我们对电影的全部期待。对小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和书本上来;对成年人的教育则贯穿于社会文化的营造当中。好的电影应该像甘草,不但好吃,还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本文版权归作者阿西巴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