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ABO】解构怪兽电影的三项不平衡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8 04:53:57人气:0
哥斯拉大战金刚

视频哥斯拉大战金刚状态:正片年代:2021

主演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米莉·波比·布朗丽贝卡·豪尔凯莉·霍特尔更新时间:2022-09-28 18:47:58

这两位宛如神衹一般强大的对手于一场壮观的战争中相遇,彼时世界命运正悬于一线。为了找到真正的家园,金刚与他的保护者们踏上了一次艰难的旅程。与他们一道前行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孤儿女孩——吉雅,这个女孩与金刚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而强大的紧密联系。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前行的航道上与愤怒的哥斯拉狭路相逢,也由此在全球引起了一系列破坏。一股无形的力量造成了这两只巨兽之间的巨…

心脏有点痛,这篇影评是昨天下午在医院里一边取号候诊,一边拿手机写的。昨晚回到家后写到凌晨两点才写完,今天早上起床又修改了一下。希望能通过这篇影评,涨几个粉吧。围绕【双雄争霸该如何调配?】【主菜和副菜如何调配?】【如何平衡人物关系?】三个点进行讨论,共4980个字。1.双雄争霸该如何调配?首先这种关公战秦琼的电影往往没啥可剧透的,因为结果无非三种:A.关公赢。B.秦琼赢。C.平手,然后联手打另一个。一般电影的结局是填空题,答案任凭想象;这种电影则是选择题,ABCD已然摆在题面上了,这就给编剧很大的限制,叫人很难写出具有开放性的结尾。处理这类题材时,早期的编剧都习惯于安排两人打得天昏地暗,相互吹捧,最后五五开结局。如海贼王大战赛亚人、闪电侠大战绿箭侠等。但长此以往,这种两边不得罪的处理方式就会显得编剧在逃避。“A和B掉到水里你救哪个?”人家既然抛出这个问题,自然是希望你在AB之间选一个。可你全选,或全不选,那都会违背提问者(观众)的期待视界,这个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如果非要在A和B之间挑一个赢的话,这又会形成一种新的桎梏:蚂蚁吃大象。倘若AB实力悬殊,编剧就免不了要增加弱者的智慧与力量(譬如蝙蝠侠对战超人,法老王对战曼哈顿博士),有时甚至还要对强者进行一波弱化(譬如顶上战争时期的白胡子),以便将二者拉到同一水平。就像国产鬼片的结尾永远是人在装神弄鬼,实力悬殊的AB大战往往都是以“小蚂蚁凭借智慧的力量战胜了大象”作为结局。这样的结局乍看之下,确实比强者直接压垮弱者要有起伏。但回回强弱对决,剧本都是以弱胜强,这就不免显得太过俗套。因而,当年看《守望者》时,我就蛮喜欢曼哈顿博士打败法老王的场面,也喜欢他那句“最聪明的人类对我的威胁和蚂蚁差不多大。”回顾传奇影业的怪兽系列,我们不难看出制片方有心要拍出一套以娱乐为主、以满足观众期待视界为目标的电影系列。那么,观众的期待视界是什么呢?2017年《金刚:骷髅岛》上映期间,导演乔丹·沃格就曾表示,很多怪兽电影都是人类喧宾夺主,怪兽没几分钟,我不想拍这种电影,我会让金刚有充分的戏份。事实上,在《骷髅岛》这部电影中他确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无独有偶,《哥斯拉大战金刚》这个项目启动后没多久,制片方就透露二者一定会分出个输赢。而不像林冲斗杨志那样,没斗到分际就被人喊停。从上述两个事例都能看出,制片方完全明白观众想看什么,也知道哪些老掉牙的窠臼会让人烦。以至于,蚂蚁吃大象这种情节有多老套他们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然而,第一次反套路叫创新,可一直反套路,那岂不成了另一种老套?譬如扎导虽然在《守望者》里以强胜弱,但同样的把戏他就不会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里用第二次。传奇影业虽然会反套路,但是否会一直反套路这又是有待商榷的事情。以弱胜强显得狗血,以强胜弱又太过直白,在双雄争霸的电影越出越多的当下,编剧们一直为如何将局限性的结局扩展选项而绞尽脑汁。近几年,我在一些国产片中看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2018年夏天,沈腾主演的《西虹市首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两支球队打比赛,一支是艾伦领导的专业球队,另一支是沈腾带领的业余球队。比赛结果不出意料的是艾伦队拿了冠军,沈腾队输掉比赛。但奇怪的地方在于艾伦队哭丧着脸,沈腾队兴高采烈。现场观众无不为沈腾队欢呼,就连裁判都热情地表扬他们。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在于影片所歌颂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战胜自我;所强调的是一种守住底线,自我超越的崇高精神。艾伦队的目标不是战胜沈腾队,而是赢他们两位数;沈腾队的目标也不是打败艾伦队,而是不让他们赢两位数。而最后的结局,艾伦的专业球队得分高于沈腾的业余球队,这很客观,很现实,一点儿都不假;而在双方的约定上,沈腾队成功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我超越,而艾伦队却没能做到这一点。从目标完成角度来看沈腾队确实战胜了艾伦队。观众既希望他们赢,又怕业余战胜专业会显得太鸡汤、太假,那么《西虹市首富》里的这种结局就做到了两全其美:既能在主观上对得起观众的期待,又能在客观上显得真实、不狗血。去年乔杉、彭昱畅主演的行业电影《沐浴之王》亦是以虽败犹荣收尾,与《西虹市首富》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再往前追溯,200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阳光小美女》结尾也是输了比赛,赢了自我。再再往前追溯,中国古代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传说皆是如此。不论结果如何,其奋斗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不过这种虽败犹荣的套路常见于小成本电影,对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而言又有着另外一种选择——各有千秋。《美国队长3》中,美国队长带着一支小分队护送冬兵离开,钢铁侠带着另一支战队前来阻挠。这场战斗中钢铁侠的战队打败了美国队长的战队,可美国队长成功实现了护送冬兵的目的,钢铁侠却没能实现自己想要擒获他们的目的。从战斗的角度看,是钢铁侠队赢了;从任务角度而言又是美国队长队(听着有点拗口)胜利了。包括最后的结尾大战,钢铁侠前一秒刚打败冬兵,下一秒就被美队打败。而美队的实力又与冬兵相差无几,打败钢铁侠也是靠着冬兵帮忙。从这里来看,钢铁侠虽然输了,但毕竟是以少敌多,那么输也就输得不丢人了;而他能在对方人多的情况下战胜其中一个,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这场战斗就是既分出了输赢,又对双方的实力同时做出肯定。当电影必须要给双方分出输赢时,无论《西虹市首富》的虽败犹荣,还是《美国队长》的各有千秋,其本质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另一种角度的胜利。《哥斯拉大战金刚》这部影片面对胜负选项时,编剧着实融入了各种前人的成功案例。第一步,反传统,不做双线并进,而是明确划分主次。金刚就是绝对的主角,哥总的戏份则像十年前S·H·E所唱的那样:“哥斯拉眯着它的双眼,哥斯拉踮着它的脚尖,哥斯拉守着它的爱恋,一转眼却又看不见!”第二步,走传统路线,弱化强者,强化弱者。哥斯拉没有第二部时期的红莲形态,而金刚却拥有比前作更为庞大的身躯以及攻防一体的战斧。第三步,再次反传统。此类电影大多是一次定输赢,本片却进行多场战斗,既让哥斯拉凭借水上优势打败空手金刚,又让金刚借助地形优势拿斧头砍翻哥斯拉。实现了多重角度的胜利。第四步,回归传统,联手打BOSS。从传统到反传统再到回归传统,虽然电影所讲的故事陈俗老套,观众也没指望剧情有多精彩,但在理应重视的戏份上,编剧着实对其重视有加,并为此花费了不少心思。极尽所能地在这场战役中实现“既要分出输赢,又要两个都吹”的矛盾要求。2.主菜和辅菜如何调配?小学时候我在语文试卷上做过这么一道阅读题:某小镇以豆腐为特色小吃。一户人家做传统豆腐,用料精挑细选,手工严格把关,因而他们家的豆腐有口皆碑。后来小镇上又开了另一家豆腐铺,做的是时尚豆腐。就是在豆腐中加入果酱、撒上曲奇、奶油、葡萄干等甜品原料,做出的豆腐五彩斑斓,样子好看味道也新奇,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生意压过那家传统豆腐铺。再后来,小镇上举办美食大赛,请了资深美食家来当评委。评委尝过两家的豆腐后表示:时尚豆腐表面新奇,但一口咬下全是水果味,没有体现出豆腐的价值;而传统豆腐朴实无华,手艺十分了得,当为冠军。最后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原话记不得了,大致是说花哨的创新只能赢得一时的潮流,而实打实的传统手艺才能成为经典。我当时读这篇文章,第一反应是拒绝花哨,追求朴实。多年后则感觉作者的意思应该是劝学生们少碰快餐文化,多读经典名著。而我为何要举着个例子呢?是因为我发现当一部电影发展成为一个系列后,创作者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免地汇入新元素。《速度与激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从一部小成本电影发展成标准的动作片,再发展成超级英雄,让后来入坑的观众很难想象这个系列当初就只是几个小混混在马路开车。而传奇的怪兽宇宙就比较奇怪了,除2014版《哥斯拉》外,别几部都是一群怪兽狂轰滥打,重心都放在武戏上。从《金刚》到《哥斯拉》除了换个皮套换个场景外整体上没有什么不同,且前作续作之间也没什么关联。在传统豆腐与时尚豆腐的故事中,虽然作者是倾向于传统豆腐的,但也不否认新元素会让作品在群众中更受欢迎。圣迭戈动漫节,原本只是漫迷们的交友会,后来成了电影、电视作品、玩具、电子产品、娱乐等业相关产品的综合晚会。怪兽宇宙能够秉持娱乐至上的原则,将斗兽持续下去,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商业大片鳞次栉比的年代,即便是漫威这样的大咖也不忘在爆米花的基础上做到剧情的完好、类型的多样、彼此的互动。相比之下,怪兽题材本就不如超级英雄吃香,创作上又无新意,作品之间还是割裂的,仅凭特效打斗虽然也能收获一定市场,但就长远来看,未来还需较好的剧情和一些能让人回味的“点”来拓展受众群体。而无论该系列发展成什么模样,其核心母题永远不可抛弃。就像时尚豆腐无论怎么创新都不会丢弃豆腐,《速度与激情》无论怎么发展都少不了飙车,怪兽宇宙始终是以怪兽为核心母题的,人类戏份的存在实在令人头大,它引起本文的第三个章节。3,如何平衡人物关系?关于人类喧宾夺主的问题,其实这跟第二点差不多,完全可以归纳到上一章节一笔带过。但是由于这一点实在是被诟病太久了,我还是单独拎出来说吧。要我说啊,在平衡人物关系上还得是《神奇宝贝》做得好。甭管它的名字叫《神奇宝贝》还是《宠物小精灵》还是《精灵宝可梦》还是《口袋妖怪》,都是以各种神奇的动物为宣传卖点,且每一集都会围绕着这只神奇宝贝为中心,展开一段或喜或悲的故事。那么人物在剧中无用了吗?不会呀,相当有用。训练家和神奇宝贝就像铲屎官和宠物一样,光是围绕着主宠之间的什么羁绊啊友谊啊矛盾啊就可以写出好几百集故事。当然,你可能对这些家长里短的不感兴趣,但一定会对下面这些感兴趣:收服、进化、挑道馆、联盟赛,这些可都是《神奇宝贝》当中深受关注的重头戏。试想一下,要是没有人类,那么神奇宝贝就是一群野怪,谁来收服?没人收服的话,首先玩家对战没了,然后道馆没了,最后联盟赛也没了。那我们看啥呢?因此训练家与神奇宝贝的关系就像底盘和车身的关系。我们说一辆车好看,夸的是外壳吧?谁会趴在地上仰着头说“您的底盘真漂亮”?神奇宝贝就是这层外壳,它得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观众;而人类则是底盘,负责架起整个故事结构。像什么道馆啊联盟赛啊,这些都是人类的社会活动,没有人类的存在那就没有神奇宝贝发挥的舞台。但到了主角不是人的电影里,常常出现海报上一大堆妖魔鬼怪,正片里全是人在跳大神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岗位没分清。像前面的《神奇宝贝》的例子中,人类的存在非但不会造成喧宾夺主,反而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是底盘,神奇宝贝是车身啊。人类和神奇宝贝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前者从事对作品构架至关重要但存在感又不高的工作,后者处在对作品构架没那么大作用但存在感爆棚光凭一张脸就能吸引客人的岗位。他们之间在各自岗位发挥各自价值的同时,丝毫不会干扰到对方的价值。而电影就老是人和怪物在抢戏。比如《变形金刚》,变形金刚能做的事情人能做,人类能做的事情变形金刚也能做,相似度太高导致分工不明,岗位混淆,以至于常常出现人类拿着武器冲锋陷阵,变形金刚却趴在地上装狗卖萌的情景。不过怪兽电影倒还好些,占了一点题材的便宜。这类题材都是讲人类对抗怪兽,以及人类利用怪兽对付怪兽的故事,这点和《变形金刚》倒是区别不大。但区别在于变形金刚有智慧又有社会,怪兽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它们和人类的相似度较低,也就更能产生差距感,使得角色在剧本里的岗位也和人类不同。它们的行动往往是在人类的行动制约下再做出的相应行为。怪兽电影中,彼得杰克逊版《金刚》算是在平衡人物关系上做得较好的一部。人类的行为和金刚的行为,人类的情感与金刚的情感,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无论人类还是金刚都成为电影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怪兽宇宙中,《金刚:骷髅岛》处理人物关系也还可以,而《哥斯拉大战金刚》基本上就是把人能省就省了,除了哑巴少女外,没一个角色有存在感。那么,怪兽电影究竟该如何拍才能平衡人物关系呢?不知道,你爱咋拍就咋拍吧。本文版权归作者温岭阿浪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