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营救》,一部打破中国主旋律电影“刻板成见”的营救片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5 12:51:06人气:0
香港大营救

视频香港大营救状态:正片年代:2018

主演成泰燊颜丙燕梁俊一霍青更新时间:2023-12-29 12:39:06

电影《香港大营救》讲述了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驱逐百万香港难民。同时,为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控制,驻港日军特务机关全城搜捕滞留香港的中方爱国志士和文化名人。茅盾、邹涛、蔡导演等800多人为求自保,纷纷隐藏行迹,蒋介石对邹涛等人发出格杀通缉令┉┉,形势千钧一发,万分危急。东江游击队队长叶伟强进入香港,香港混混潘葆提出“一根金条一个人头,只数…

在《明月几时有》中,许鞍华女士借用矛盾先生,这一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更为熟悉、更具实感的主体,用半个小时的篇幅,以女性特有的散文式的优雅、柔和,含蓄写意的掀开了“香港大营救”故事的一角。在兼顾港人及大陆人的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更多的以港人的视角,描绘出了一副抗日救亡的隽美诗画。而由刘一君执导的电影《香港大营救》对于历史事件的刻画描写则更为真实、全面,给观众展示了真正的“香港大营救”,惊心动魄而又不乏浪漫温情。看过两部电影的观众一定不难发现,在电影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在呈现上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他就是邹韬奋。相较于电影《明月几时有》中站在茅盾先生身后表现得平静内敛的配角邹韬奋,《香港大营救》中的邹韬奋作为主要故事人物,他表现得果敢、谨慎、不失沉稳。电影借由人物很好地还原了当时处在抗日文化救亡第一线的真实情况。纵观同题材电影,相较于《省港大营救》、《明月几时有》,我认为《香港大营救》做得更出色,一是事件刻画更为真实;二是视听表达更为商业。在剪辑上大量使用短镜头,同时,平行、交叉的剪辑手法使故事剧情容量更大,节奏更为紧张刺激。影调上也大多采用高光比、大反差的方式营造压抑、紧迫感,有类似于《风声》《十月围城》的感觉,像是一部港式电影,一度让人忘了这是一部国产主旋律电影。三是人物更饱满。电影在群像的展示当中,也没有模糊个人。无论是邹韬奋还是叶伟强,又或是香港混混潘保全等人,都表现得人物个性鲜明,与剧情高度统一。尤其是成泰燊扮演的叶伟强。除了在营救中展现了一个中共地下党员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时还从与妻子白梦瑶的相处以及闪回记忆中展现了一个丈夫的柔情细腻。四是故事更精彩,文武兼济。文戏浪漫洒脱,无论是叶队长对“玉兰”的深情呼唤还是那句“我们都是中国人”乃至众人的一句句“together”无不彰显导演的诗人气质。武戏刚猛威武,一招制敌绝不拖泥带水。适度的烟火炸点不娇柔不造作,尽显硬汉本色。算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典范之作,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创发打开了一副新局面。同时,刘一君导演还大胆的借鉴了公路片、悬疑片的元素,在复杂的故事线索中如公路片一样围绕着主要人物的终极目标层层推进,让人物与人物在合理的戏剧编排下顺其自然的联系在一起。在设置悬念时也不因迷信刻意的悬疑而故弄玄虚,尤其当王雅堂被日军官逼问参加悼念会的动机时,导演采用极简的手法,利用一个悼念现场的闪回,直白地为观众揭示了他假意与日方合作,实质是为了掩护文人、随时准备为之牺牲的人物动机,为电影又增添了一笔动人之处。导演坦言学习和借鉴是为了尝试打造出属于中国的新类型电影——营救片,类似于《逃离德黑兰》、《拯救大兵瑞恩》等电影。在我看来与其说导演是在尝试新的类型电影,不如说是努力给国产主旋律电影摘下“贫穷落后”的帽子。copy;本文版权归作者笛大人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