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放开那个打字员!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16 02:24:30人气:0
一起向前冲2014

视频一起向前冲2014状态年代:0

主演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迈克尔·佩纳更新时间:2022-04-15 17:58:24

1945年4月,德国纳粹已成强弩之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落下帷幕,战火正转向德国本土。绰号“战争老爹”的坦克小队队长唐·柯利尔(布拉德·皮特BradPitt饰)刚刚与战友经历了一场殊死之战,疲惫和愤怒早已胜过了对战争的恐惧。休整期间,从没有过战场经验的打字员诺曼(罗根·勒曼LoganLerman饰)被分到唐的坦克“狂怒”上。诺曼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无法坦然接受新战友粗鲁暴虐的一…

多年不进影院看战争影片了,这次看狂怒,真还有那么点小震撼。不知道美国导演和编剧,是不是对军队中的文职人员总有那么点酸溜溜的不待见,类似于我们看那些文职将军们。于是在狂怒中,懵懂无知的新兵蛋子是打字员;在黑鹰坠落里刚刚给人泡过咖啡输入过新兵简历就扛着枪登上黑鹰哆哆嗦嗦打仗的,也是打字员;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单纯得有点傻的新兵蛋子还是打字员。说到拯救大兵瑞恩,回头再和狂怒比较,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两拨小队,都是1942年从北非一直打到欧陆的老兵,小队中都有一个看起来绷硬绷硬其实把自己憋出了病的老兵头。米勒中尉把自己的手憋得喝个水都抖,皮特憋得自己没事就找个没人的地方体验什么叫窝心之痛。两拨小队里都有个打字员新兵蛋子。两拨小队里都有个神神叨叨没事念叨圣经基督耶和华之类的神棍。甚至连一路打杀血浆四射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尽管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但两部影片还是有高下之别。先说场面。狂怒中能开的加上被打残的坦克拢共才十多辆,再加几辆卡车若干步兵就齐活了,外加一个开阔地拯救,一个小镇进攻和路口防御,这么大点规模,支撑一个两个小时的战争片,属实有点捉襟见肘。和拯救大兵开场那洋洋洒洒的诺曼底大登陆比,狂怒,狂得有点小气。但说到这,不得不佩服好莱坞导演的场面调度和剪辑能力,一个坦克排加若干步兵,这么点小规模,也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再说考据。狂怒中与坦克排协同作战的美军什么战斗部队都有,从服装中能看出除了步兵,还有空降兵混同其中,要知道,这已经是经历过诺曼底登陆和突出部之战的1945年,休整后准备直捣黄龙的美军还如同当年大空降之后那样各兵种混编乱七八糟地打仗么?开阔地之战的美军战士们,无论拿着的是加兰德还是汤姆逊亦或是勃朗宁,都是端着突突,这样不科学啊亲,请告诉我加兰德这么打能打到人吗,啊?还有十字路口之战,那一整营齐装满员士气满满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党卫军是从哪冒粗来的?那已经是1945年了啊,西线能打敢拼的德军都被吃掉了好吗,东线跟战斗民族死磕了好几年的德军都不会这么军容整肃士气高昂好吗。这么一大坨党卫军,每隔四五个人就有一个扛铁拳火箭弹的德军精锐真让我眼红心热啊,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德军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装备水平和士气,窝窝囊囊的盟军是怎么在1945年搞定元首的?不科学嘛。当然,更脑残的是就这么一个营的党卫军,满腔热血满箱铁拳,居然跟一辆动都动不了的谢尔曼死磕成这样。难不成火箭弹战斗部里填充的都是沙子不成?战争,是如此儿戏。另外皮特对党卫军的那股子切齿仇恨,我实在难以理解。他是从1942年就参战的老战士,打得最多的是德国国防军,跟党卫军交手才几次呢?像这么个随随便便就能杀个战俘都不眨一下眼睛的老兵,如何又对杀自己同胞的党卫军仇恨成这样呢?这恨,来得毫无缘由。二战中对党卫军最恨之入骨的,应该是苏军才对。在东线战场无差别的游击战让党卫军和苏联红军以及平民游击队结下了梁子。苏军遇到党卫军一律枪毙和德军俘虏苏军政工人员、游击队员一律处以极刑,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这样毫无交战原则的杀戮造成深仇大恨是有情可原的,在西线,整的这么怨恨,那就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了。狂怒,怒得有点摸不到头脑。最后说说两个片子的风格。在我心目中,美国电影有个非常明显的分野,那就是911。在911之前的美国电影,大部分无论是什么题材,都保有一份希望,无论在影片中主人公或者整个人类面临怎样的困境,最终总能柳暗花明。当然一片灰暗的片子也有,但不是主流。911之后的电影,更灰、更暗、更无助,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国家都失掉了人类难得的天真与理想主义。911之前的拯救大兵,开局是碧草蓝天星条旗,结局还是碧草蓝天星条旗。911之后的狂怒,开局是一片泥泞中白马目睹两个人类自相残杀,结局是一片泥泞中白马跑过一片人类自相残杀后的残局。两个电影的气质,不言自明。而且狂怒中多处出现了压抑的,机械式运动的镜头,模拟着坦克的观察镜,这样的镜头用在本就残酷战争片里,几乎让人喘不过来气,与拯救大兵中舒缓的,大视野的,开阔的镜头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说一句,在启示录中,出现的第一位骑士,骑的正是白马,在电影首尾出现白马,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事出有典。但战争中的狂暴、愤怒和野蛮,的确如瘟疫,四处传播,无人幸免。在拯救大兵中,美军小队整体上是自律的,而且他们的目的也是伟大而崇高的。这是一个英雄的群像。在狂怒中,美军小队已经不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个以征服另一个蛮族部落为目的的蛮族部落,在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英雄。在拯救大兵中,新兵与老兵,是互动的,之所以互动,那是因为他们都还是人类,能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打字员卡彭最终变成了一名战士,那些老兵们也从麻木的、漠视生命的战士,变回了人。在冷酷无情的战争中,保存下善良的人性,这才是比拯救瑞恩更难完成的“不可能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完成了,并非事实如此,而是他们所一贯秉持的理想主义信念。在狂怒中,新兵与老兵,是单向交流。打字员最终变成了杀人机器,或者说他又变回了一个懦弱的打字员,而老兵们依然是那些麻木的老兵。四个老兵为杀戮而生,为杀戮而死,当皮特最终要死掉的时候,还不忘嘱咐一下打字员,不要投降,他们会折磨你致死。但最终打字员是投降了才生存下来的,对于人性的不信任,在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部片子的主创看来,人性不是能够救赎一切的上帝,只是上帝手中那颗变幻无常的骰子。说到人性的拯救,就要说一说狂怒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一出戏,那顿小镇的晚餐。战争与和平的切换,人性的救赎与毁灭,都在那一场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多希望这个电影的两个小时都会在这个小镇上发生,不过导演并不屑于在残酷的枪弹与暴血浆中上演一出两个小时的室内戏,一出真正探讨人与战争的戏,多么可惜!这场戏中最终德国姑娘的死,与最终打字员的投降,一脉相承。如今的美国足球,远比美国电影要好看,因为美国的足球队员们还保有着那份理想主义傻大姐似的天真,可美国电影里,却已经很难见到这些了,更多的是敌我不分的纠结与窝心,布拉德皮特那张饱经沧桑,不知是被艰难世道所损害还是被不省心媳妇所折磨摧残得不成样子的脸,是如今美国电影的真实写照。最后我想说,看着硕大无比的德国虎式蹂躏皮薄馅大十八个摺的美国小谢尔曼,实在是太爽了。最后我还想说,请上苍拯救吃饱了饭的美军打字员们!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