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和我对爱沙尼亚的记忆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20 06:52:28人气:0
我们的1944

视频我们的1944状态:超清年代:2015

主演卡斯帕·威尔伯格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麦肯·施密特格特·劳塞更新时间:2022-09-28 19:27:44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

2011年我由于工作的原因在爱沙尼亚的一个边境小城里面生活过2个月,此前此后又在塔林住过2周。对于爱沙尼亚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和他的故事多少有些耳闻。爱沙尼亚地理上是在波罗的海三国中最靠北的,紧邻俄罗斯,与芬兰隔海相望。正如不少东欧国家一样,抵触西方和东方的临界,自古以来被来自西方和东方的势力来回倾轧。我记得爱沙尼亚的国庆日就有三个,是来庆祝不同时期对不同敌人的独立战争的胜利。其命运之多舛可见一斑。有的时候生活在这样国家里的人,当战争和历史的巨浪来临的时候是没有太多的选择的余地的。他们只能选择逃离这片自己热爱的土地,或者留下来,加入这一场场非黑既白的争斗。工作期间,我的司机就是爱沙尼亚的本地人,但是除了本地语言之外,他还能说数门语言:德语、俄语和英语。他说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本地人,俄语是由于要与俄罗斯做生意,所以自己学会的。据他说,在爱沙尼亚这个地方,不少人都有如此的多种语言背景。曾经被德国数次占领,被苏联占领,让本地人不得不学习各种语言而求生。在我居住的边境小城外,甚至还有一座被遗弃了的苏军训练基地。旁边有纪念碑记录着:在这里,苏联红军曾经屠杀了上百的爱沙尼亚军人,让后人勿忘历史。如今战争已过,小城时常还有俄罗斯人跨国边境前来度假,历史有时是那么轻,有时却是那么重。1944影片发生在二战后期,苏联反攻,将德军一路从边境东欧赶回德国。爱沙尼亚这个曾经在二战中数次被苏军和德军来回碾压的国度,将最后的落入红军手中。在这场红军与法西斯的战争中,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其实都是“编外人员”。穿着纳粹军服,拿着MP40的爱沙尼亚人;打着红军绑腿,开着T43的爱沙尼亚人……这帮老乡们互相残杀,为得是伟大的理想?为得是希特勒或者斯大林的至高的荣誉?为得是那最高端意识形态中的纯粹感?或者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吃口饭,喝口酒?在战争的屠杀中,权力的最高层得到了利益,而作为炮灰的士兵们失去了生命和人性。正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正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在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也许只是想安享天伦之乐,但是当历史和战争的洪流袭来,他们的选择并不多。影片的中间用一封遗书,将视角从纳粹转到了红军,结尾处用另一封遗书,将视角从纳粹和红军里跳出,投向了真正的爱沙尼亚人。一个好的战争影片就是这样,无需都如史诗一般描述战争的场面,无需都如好莱坞一样宣扬无畏的英雄,真真切切的刻画出历史中的那么一个小的亮点,如文学作品一样,用自己的故事让世人记住有这么一些类似的人和类似的事儿,就够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