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间的亲情,除了血缘,还有可能是恩义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7 14:13:59人气:0
海的尽头是草原

视频海的尽头是草原状态:HD年代:2022

主演陈宝国马苏阿云嘎王锵更新时间:2022-10-29 08:33:33

影片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在这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将要学着融入新的环境和家庭,面对新的家人。而他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将…

看完这部片子,想起了《奇葩说》的一期脑洞辩论。“有后东”和“无后米”,选谁去核电站完成任务拯救全人类?辩手姜思达提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他说如果把辩题看作一部灾难电影,哪一种电影会更打动人?让“无后米”去,只是一个孤寂的人孤寂地死去,留下的是别人对他的无尽愧疚。而让“有后东”去,留下“无后米”和“有后东”的孩子,他们之间会建立一种新的亲情连接。动物之间,所有的亲情都靠血缘,而人类之间的亲情,还有可能是恩义。《海的尽头是草原》就是这样一部打动人的电影,它描述的也是这样一种新的亲情连接。一个南方的“孤儿”,进入了内蒙的家庭。她像一只倔强的小牛犊,顶着尖尖的角,和周围格格不入。如何融化她身上的坚冰,治愈她内心的伤口,萨仁娜一家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01萨仁娜:我们养育了同一个女儿听萨仁娜说得最多的词是,女儿。女儿,来。女儿,别去。女儿,妈妈,哥哥,一家人。可能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习惯里,听不到这样的表达。妈妈喊女儿,通常喊名字,喊昵称,不会喊“女儿”这个称呼。所以第一次在片子里听到萨仁娜喊杜思珩“女儿”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感动。像是一种霸道的宣告,告诉自己,告诉对方,告诉莽莽苍苍的草原,这个小姑娘是我的女儿。又像是一种温柔的呢喃,散发着无限的爱意与包容,仿佛所有的错事都会被为这个词所原谅。萨仁娜对杜思珩的爱有目共睹。在育婴院时就包容她的任性,不管小姑娘怎么闹都全盘接受。甚至在看到她口中出血时,不分青红皂白就教训草原上的大哥哥们。一个小姑娘,失去了亲生父母的照拂,又远离了熟悉的水土,她对她充满了怜爱,她用她的方式在给她安全感。所以选家庭的时候,尽管对内蒙这片土地毫无归属感,杜思珩还是选择了跟萨仁娜回家。不是因为萨仁娜刚好站在那里,而是萨仁娜平日里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她才在挣脱了蒙古大叔后,自然而然地抱住了她的腿。成为一家人后,萨仁娜对杜思珩,不仅是爱,更是偏爱。物资匮乏的年代,珍贵的奶制品,必定优先紧着带回来的女儿。女儿不习惯毫无遮掩地如厕,她很快读懂了,领着哥哥,在草原上为她搭了一个旱厕。虽然简易,但这是草原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厕所。她就这样把小姑娘带大,小姑娘长成了大姑娘,穿草原的服饰,参加草原的传统婚礼,说草原的话。但她的心,依旧朝向南方的城市。杜思珩和马正元出走后,所有的人都心急忙慌地准备把他们找回来,只有萨仁娜在他们出发之前,着急地同那木汗交代,如果她真的要去上海,你就送她去。她担心的不是女儿不回来,而是她长途奔波的安全。尽管养育了孩子十多年,但她没有想要把孩子强行捆绑在自己身边。她想的是如果日后能和杜思珩的亲生母亲相见,可以把养育过程的点滴分享给对方。她想的是感谢杜思珩的亲生母亲生下她,让她们可以养育同一个女儿。同为母亲,她知道一个妈妈不想错过女儿成长的心情,她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妈妈不会抛下自己的孩子,她时时刻刻都在和远方的那个母亲共情。你来,我照顾你。你走,我也想成全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母亲克服了占有欲的大爱。也可以说这是萨仁娜对母亲这个身份的感同身受与深刻理解。02伊德尔:我永远不会抛弃你曾经有人发起过这样一个投票,哪件事情会让你有“父爱如山”的感觉。高票选项是,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肩头。深以为然。所以当看到伊德尔把思珩扛在肩上看赛马的那幕时,我就觉得,是了,他是她的爸爸了。当然他做的远不止这点。作为一个影片中段才出来的角色,伊德尔的篇幅并不多。但他有限的几次出场,依然能展现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当与情感表达。他与思珩有过四次交流。第一次是星空下的闲聊。伊德尔刚休假回来,家人、朋友济济一堂,热热闹闹地吃饭。思珩没有去,她蹲在帐篷外面,小小的一个身影。伊德尔出去喊她吃饭,她说她不饿,但更多的是因为她对他还是陌生的,融不进那样的热闹里。于是他顺势留下来,陪她看星星,送她指南针,拉进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成为父母之前,先成为朋友,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第二次的交流发生在他们一家拜访敖其尔爷爷之后,伊德尔讲述了他与敖其尔爷爷的渊源,告诉思珩,即便大自然对我们很残酷,我们也要勇敢的面对。世界是残酷的,自然灾害让人们流离失所、无枝可依、甚至失去生命,但人们的善心与爱可以对抗这种残酷,可以免人于惊慌,免人于悲苦。年幼的思珩也许听懂了,也许没听懂,但她一定知道了,她的草原父母是很好很好的人。第三次,是思珩去追返回工作的伊德尔。她被漫天风沙压倒在地上,抬不起头来。她想起了她的亲生父亲离开的背影,她以为伊德尔同那个男人一样,走了便会杳无音信,她害怕极了,不想再一次失去她的爸爸。好在伊德尔及时赶到。思珩说,爸爸别不要我。他动容了,这个小姑娘在如此危险的境地下,害怕的只是他的离开。于是他许下承诺,我永远不会抛弃你。父女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流(影片呈现的)也是这句话。但这个时候,伊德尔是带着愤怒和谅解的。因为思珩的任性,他失去了他的亲生骨肉。这个孩子小时候生病烧坏嗓子他就不在他身边,好不容易长成了一个沉稳懂事的青年,在他遇到危险的当下,他作为父亲,依然不在他身边。他得多愤怒,多难过,多自责啊。在这样的情绪里,他隐忍着,还是信守了自己的承诺,永远不抛下思珩。从怜爱到鼓励到动容到愤怒到谅解,伊德尔对思珩的感情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沉淀成了如山的父爱。03那木汗:不要过来那木汗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呢?瘦,高,黝黑,沉默,站在那里,整个人灰扑扑的,唯独一双眼睛澄澈明净,像草原上的朗日晴空。对于杜思珩的到来,他是欢迎的。母亲把奶豆腐几乎都分给妹妹时,他没有表达不满。只是在妹妹打翻满碗的奶豆腐时,迅速地捡起来吃掉了,才透露出他其实也只是个半大的小子,他也很想吃奶豆腐啊。母亲对妹妹的无微不至,那木汗看在眼里,起初有些许嫉妒,但他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在爸爸回来时,悄悄地跟爸爸说,母亲对妹妹比对他好。然而他自己对妹妹也在默默地疼爱着。思珩一个人跑出去,遇到狼群,他策马扬鞭,吹着哨子,赶走狼群。他和他的兄弟们,像马背上的英雄。后来他们帮思珩找她从不离身的毛巾,看起来是一件麻烦的小事,但他们也认真地四下搜寻,为的是守护妹妹心里某块小小的领地。对峙群狼的英雄气概,寻找贴身毛巾的细腻温柔,让草原少年的铁汉柔情跃然屏幕。十年后,思珩长大了,与儿时的伙伴重逢。那木汗左挡右挡,也挡不住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视线的碰撞。草原上的人,讲究缘分。那木汗和思珩,缘于流沙,终于流沙。他们的第一次相见,那木汗冒着流沙的风险,去取消炎药救她。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见,那木汗把她从流沙里拽出来,而自己则永远地埋在了草原上。那木汗对思珩,也许曾经有过晦暗不明的想法,但他从未宣之于口。他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过来。他尊重她,守护她,待她如亲生妹妹一般。最后还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救了她。草原外面有山川,有海洋,有城市,有汽车,这一切,他都无法看到了。你好像能理解所有事情的发生,但又会忍不住想,凭什么,为什么?那木汗的死,让杜思珩彻底杜绝了回上海的心思。她决定替那木汗活下去,也终于把草原当做真正的唯一的家了。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好像是一种交换。用那木汗的死,换杜思珩对草原的真心。但我不愿意这样想,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随心发生的情感事件。因为那木汗对妹妹有感情,才会不顾自己去救妹妹,因为妹妹对那木汗有感情,才会担着满心内疚,在草原上生活下去。思珩和那木汗,从始至终,都是小毛巾和她的哑巴哥哥啊。04结尾白云苍狗,野马尘埃。如诗如画的镜头语言,把一切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情感流动,像有人在心里唱咏叹调。很久没看过这样淡淡叙事却又深情满满的片子了。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你呢?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