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利益就是群众的利益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20:24:01人气:0
国家干部

视频国家干部状态年代:2006

主演王志文杜雨露巫刚罗海琼更新时间:2012-09-07 15:10:56

自古民以食为天,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利欲熏心的人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置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于不顾,干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嶝江市爆发了假农药事件,由此引发清官和贪官的对决。常务副书记汪思继(巫刚饰)和市委书记陈正祥(冯恩鹤饰)的儿子们利用老爹的权力向农民兜售假农药,常务副市长夏中民(王志文饰)主抓此事,却发现市内各级领导及其家属都参与其中,令公安…

欢迎参见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603385031/根据著名作家张平(山西省文联领导、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国家干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为主旋律作品,获如潮好评,有评论说没有勾勒出我国民主政治前景,存在某些言犹未尽的现实。种种未能反映在作品里的诸如此类,多少使人感到了一丝怅然。当然,能够有这种感觉的人,似乎应该脱离作品,多看现实!因为王志文先生主演本剧主角夏中民,所以使得我常常想起另一部电视剧。2005年播出的是本剧,早于王志文2007年的作品《天道》,二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妻子(未婚妻)都是公安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后面“丁元英”的“命”不是很顺。但二个主人公在关心农民,关心经济,一心大事上,倒是很一致,所以二个剧,让我这个观众有了穿插、恍惚的感觉。抛开剧迷的视角,看二部作品内涵,本剧的现实意义远远大于《天道》。毕竟所谓一个细分行业的小小商战,怎能和关系百万人民的权力之争比较呢?王庙村的脱贫事业,最多只能是登江市农民减负工作、政府冗员精简的一点而已!因此《天道》成为个体的特性表现,《国家干部》就是群体特征的反映,高度和深远意义更大!前者只能回味出小心眼或者一不留神掉进禅机,后者给观众更高视角更广胸襟。但《国家干部》一作本身还是有不足的,我借用相关评价来叙述,就不自己饶舌了!小说的精彩之笔毋庸赘言。笔者身为公务员,对小说描绘的某些情节略有体验。这里只想挑剔一下该小说中某些令人扼腕称憾的缺陷。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缺憾堪称败笔之作。 首先,小说依然没有脱离“清官政治”创作模式。主人公夏中民勤政为民的高风亮节,确实震撼人心。显然,张平对清官类的人物刻画已是轻车熟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对清官以浓墨加以褒颂,体现了大众对社会正义的渴求,也顺应反腐文学创作的主旋律。但是,对张平而言,仅仅把夏中民等人的勤政行为描绘得登峰造极,并未实现创作上的超越。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的建设尽管不否认清官,但反腐败不能单靠清官,而应该跳离“清官政治”的框架,在民主政治体制的范畴内,去解决腐败现象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弊病。《国家干部》的结局虽然圆满,但读者没能清晰地感受到小说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呼吁和呐喊。换言之,小说只是发现了问题,并没有着力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国家干部》中,“省委书记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显得老套而无奈。在许多反腐文学作品中,正反两股势力的厮杀,最终总是要归拢到高级领导面前,由他拍板定音,正义一方才会取得胜利。此类创作模式,已经见怪不怪。《国家干部》也概莫能外,它的创作思路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无异于“旧图纸盖新房”。小说中,夏中民代表的正义势力,遭遇了刘石贝所代表的腐败势力的冲击,当正义一方遭受重创后,不仅惊动了省委书记,而且引起了党的总书记的关注。省委书记亲临现场,这才导致了反腐斗争在整体格局上发生了质变。试想,假如夏中民没有遇到省委书记的支持,最终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为什么正义与邪恶之间非要厮杀到省委书记面前呢?这好像古代戏剧的冤案,官司打到了朝廷,皇帝下了圣旨,大官管住了小官,冤案才能昭雪。这样的描写,表面上看,反映了党的高层领导反腐倡廉的决心,但在另外一个侧面,隐射出我们的反腐斗争在政治体制上的脆弱,令读者感到了一股失望。 第三,《国家干部》对某些场面的渲染逐渐接近一种变形的夸张,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令人产生某些窦疑。群众为了挽留夏中民,二十万人上街集会,数千人奔赴省城请愿,甚至生命垂危的病人也去为夏中民鸣不平。夏中民当选市长后,嶝江城彻夜狂欢,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这样的情节,夸张得好像有些离谱了。在现实生活中,读者对这种过分的拥戴清官的场面,是存在怀疑的。俗言道:糖多了不甜。对于小说创作而言,在情节的描述上,对某些场面进行渲染或者适度的夸张,当然是允许的,但是,如果刻意把某些场面写得极具感染力,而导致了变形的夸张,就显得有些虚假了。不过,话说回转,要脱离一些桎梏去深度诠释,那应该是内参或者专项报告吧,而不是小说了,您说呢?毕竟,干部的利益、群众的利益,首先都是利益,而一旦涉及这二个字,出现局部分配不平衡,实属人类常态化现象,基尼系数也说明地很透彻!附注:因为张副主席是山西省文联的,所以其中会出现小流域治理。为何?因为杨文彬(太原市文化局局长、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及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在1996出版的《省委书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已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剧本《走过柳源》,并录制播出),其中就有一个重点细节,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具体指:中国山区农民为了利用沟道进行农林业生产,很早以前就开始闸沟垫地、打坝淤地,对小流域实行坡沟兼治、综合治理。1949年以后,中国在水土保持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工作。截至1986年,全国治理的重点小流域有3400个。凡是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小流域,均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控制了水土流失,发展了农、林、牧等生产事业,增加了收入。山西作为山区少地省份,过去几十年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不奇怪。而杨文彬和张平同为山西文联官员,当然互相熟悉,这就是创作中的无形影响吧!作品创作中的逸闻,就分析这一点吧。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