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想为新闻界叫屈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1 03:17:26人气:0
看不见的战争

视频看不见的战争状态年代:2010

主演朱利安·阿桑奇托尼·布莱尔贝却敌乔治·W·布什更新时间:2012-09-07 02:38:53

2007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影片从一次从未报道过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攻击事件开始。十字靶心忠实地记录下了这场枪击路透社记者及误伤平民的始末。影片追溯历史,用嵌入式的独立报道,记录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惨绝人寰的破坏性战争伤害,以及美国参与的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影片不仅展示了从战地记者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还采访了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和首席编辑朱利安·阿桑奇,让观…

2010年一部风头强劲的纪录片是“TheWarYouDontSee”(看不见的战争),电影展示了美国参与的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争中一些战地记者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向公众展示了不容易被发觉的战争的另一面。影片开头JohnPilger就开宗明义地说:此片就是针对英美国家的主流媒体进行质问,为何那么多大牌记者在战争中没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却只会为战争敲边鼓?所谓“看不见的战争”,其实是指媒体的把关过程:人们想要了解信息,不可能亲自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和事件的第一现场,职业记者就成为代替人们去看世界的眼耳口鼻,而作为信息的集散地的媒体却未能做到完全真实客观地反映世界的全部面貌,他们也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对于什么信息如何抵达受众,他们也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媒体的“把关”过程。自然,把关最终会影响受众对于世界的认知,但这过程中是什么信息被筛去、什么信息又被刻意地放大,受众是看不见的。 伊拉克战争为什么会发动?我越细究就发现越难理解,从前跟着《环球时报》的口吻说“美帝为了石油!”,但刘瑜在《民主的细节》里反问一句“为了石油的什么?”,事实证明,自伊拉克战争开始至今八年过去了,美国也没有从伊拉克那里抢过石油,何况2009年以后,伊拉克重启石油招标,全世界石油公司云集,结果是中石油拿到了最大的项目;又或者是被“9•11”事件后被民间报仇雪恨的仇怨所裹挟?但无论如何,一场战争背后看定有它的政治利益在。战争之前,政府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意图发动战争,就必得将这种残酷的目的包装成正义的糖衣推销给民众,JohnPilger提到了公关业先驱EdwardBernays的名言:对人民进行某种高明控制的隐形的力量,才是我们国家真正的统治力量。这也是PR最为人诟病的一面,当民主国家的新闻界已经将“宣传”这词弃如敝履时,政府公关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更具诱惑力的隐性“宣传”模式。其实我想为新闻界叫屈。新闻界作为公共媒界貌似肩负着沟通信息、社会教育、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诸多职能,归根结底不过是个收集、传递信息的中介,人们想看什么信息便传达什么信息,若能通过自己织出的通讯网实现社会信息的无碍传播已算功德圆满,还要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未来、舆论、道德做出种种判断和纠正?其实并非常态,常常也没这个本事。昨日我在微博上看被打飞写一条:“美国新闻报道规则严肃。如对“conflictofinterests”的处理,wsj报任何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消息,必阐明“该集团拥有此份报纸”。这造成各大报倾向迥异,但在各自新闻中看不出来,只在评论中体现。按这标准,大陆极少能有媒体被视为严肃媒体。”这话里看得出酸意,我跟了句:“所谓“政治正确”大概就是指拥护党和政府的立场的,国内的报纸本质上都属于党和政府,一篇洋洋洒洒大唱红歌的新闻稿写完了,末了难道还添一句:“此观点出自党员之手”?就是因为迷糊才具有引导性。”又如Pilger采访CBS以批评政府而著名的记者DanRather为什么会在伊战中放弃他以往质疑政府的立场时,DanRather坦诚地说“无论记者承认与否,起码在一些小的方面,在这个国家任何一间新闻工作室内都能感受到恐惧的气氛,担心失去工作,担心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否则会比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还惨。”所以,当这个国家的大体制决定了新闻媒体只能在政府的荫庇下生存(如我国),又或者民主如美国、却在爱国情绪猛涨的民意的洪流中唯恐失言时,媒体的自身的立场已非自由选择,那么最后为错误的立场承受指责的就不应当只是媒体一方。我们太容易对媒体寄予厚望,又太容易悲观失望。有网友给一个相关影评的回复是“这片让我一个亲美的同学,厌恶美国了.”下面又有人说“永远不要希望媒体反对制度,中国媒体无法反对社会主义,西方媒体同样无法反对资本主义。媒体很难摆脱代表政府利益的这个现实。”乌有之乡有人把这片子的下载地址贴上来,说此片揭露了美帝的真相云云。对此我的想法还是最初那个“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不坏的制度”。若说媒体是刻意在欺骗公众,为何伊战的真相最终还是被媒体爆出来?为何又能诞生“看不见的战争”这样一部打脸专打主流媒体的脸的纪录片,还能获奖?我想BBC、CBS这类一流媒体之所以报道失实,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如BBC的新闻主管所说“缺乏深入战场做报道的渠道”。诸多记者之所以参与国防部的“嵌入”计划,也是考虑到战地非常危险,又怕信息失误所致,当然这也给了国防部控制媒体的机会,让国防部有机会编织出一系列精密的谎言来误导公众。但这其中并非主流媒体在刻意迎合官方说法、谄媚地配合宣传机器去蒙骗、误导公众,而是一场媒体与政府的拉锯战,战争形势的确给了官方暂时控制媒体的优势,但纸最终是包不住火,好似BBC新闻主管说的“我们只是报道事实,然后由人们自己作出判断。但不能指控他们是否撒谎,因为那是审判”。我想所谓“最不坏的制度”即是人们所熟知的“意见的市场”这样,媒体可以倚赖不同的商业机构,唯独不能倚赖政府,让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在市场上开展竞争,即使谬误会在某一时候吸引眼球,但最终赢得胜利的还是真相,最后人们会愧疚地认错、沉痛地反省,从教训中学习,并从检视中重新获得勇气。四年之后残酷的真相才得以曝光,才引来一片大梦初醒的舆情哗然,真的很迟吗?作为生长在天朝的孩子,我真不觉得迟。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