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代枭雄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6:46:12人气:0
血色将至

视频血色将至状态:正片年代:2007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巴里·德尔·舍曼保罗·F·汤普金斯狄龙·弗雷泽尔更新时间:2023-12-20 19:55:52

故事发生在1898年,是一个由家庭、忠诚、权力和石油交织一起之后衍生出来的史诗传奇……那是一个非常有煽动效果的荒凉边境地带,在一个世纪之交,加州即将进入的是一个因为石油开采而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将会跟随着丹尼尔·普莱恩维尤的脚步,他那多姿多彩的经历,就是石油年代的一个政治性的缩影。 丹尼尔原来是一个银矿的矿工,穷困潦倒、前途渺茫的他,还在一次意外中摔断了自己…

亨利:  ……你为什么离家出走?我知道你和父亲的关系不好。丹尼尔:  我替地质调查局工作,去了堪萨斯。  我没法留在家里,不可能。  我不喜欢解释自己的行为。……丹尼尔:  你是个愤怒的人吗,亨利?亨利:  愤怒什么?丹尼尔:  你嫉妒吗?你会嫉妒别人吗?亨利:  我想不会。不嫉妒。丹尼尔:  我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  我不想看到别人成功。  我憎恨大多数人。亨利:  我已经没有那种心气了……  辛苦工作却总不能成功――所有的失败让我……我就不在乎了。丹尼尔:  我心里有,你心里就也有。  有时候我注视着人群,看不到任何值得我爱的东西。  我只想挣到足够的钱好让我远离所有的人。……丹尼尔:  我不想提那些事。  我看到人们最丑陋的一面,亨利。  我能得到我所要的一切,根本用不着去看那些丑陋背后还有什么。  经过这么多年,我的仇恨一点一滴越积越深。  你来这儿,给了我喘息的机会。我自己一个人坚持不下去……同这些人纠缠。在我有限的视野里,这是几年来我看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一部电影;以上,则是电影中至关紧要的一段,是主人公DanielPlainview(丹尼尔·戴-刘易斯)与他的兄弟亨利的一段对话。“我不喜欢解释自己的行为。”――这让我想到一度在网上流行的罗永浩老师语录:“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主人公丹尼尔的人生可称得上“剽悍”,他也的确很少开口解释自己,但这句话本身,就是解释。这段与亨利的对话,是丹尼尔唯一一次吐露心迹,解释他的内心。不仅如此,它还解释了此前此后丹尼尔一生的际遇。(罗老师说的话,也是解释。他没有在遭受误解的当时当地向女孩解释,但之后他对课堂上的学生说“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时,他却恰恰在解释。而引用罗老师名言的人们,也同样是为了解释自己的人生是“剽悍”的。)这段对话――无如说是丹尼尔的内心独白――大致发生在电影的正中间。在此之前,有长达近二十分钟的镜头里没有人说话。独自挖井,独自守着夜晚的篝火。腿摔断了。有人死在井下。孤独在沉默中滋长。终于,他开口说话了,为了要买地,要钻油,要说服那些脚下有石油的房主。可是这些人,贪婪狡猾又愚蠢。他“看到人们最丑陋的一面”,“看不到任何值得爱的东西”。他越来越孤独,对人,对世界,越来越仇恨。亨利来了,他忽然有了个兄弟。“我心里有,你心里就也有。”他这么自然地以为亨利是同他一样的,他在世上就不再孤单。他问亨利愤怒吗?嫉妒吗?恰好解释了养子HW后来的行为。HW是不识字的,他翻看亨利的日记时把本子拿倒了,只看了看夹在里面的照片和剪报上的枪。他放火不是因为发现亨利是假的,而是出于耳朵听不见的愤怒,还有嫉妒――丹尼尔和新来的这个人(亨利)如此亲近。丹尼尔并没有对HW出格的行为多加惩罚,因为他是最理解愤怒和嫉妒的人。然而,这个兄弟是冒牌的。丹尼尔不能容忍这样的欺骗,虽然这冒牌兄弟并没有恶意。影片的后半部分,丹尼尔的财富不断增长,人却在孤独和仇恨里陷落,沉沦。这部黑暗到几乎绝望的影片里面,唯一的温暖,是丹尼尔的养子HW。他在无声的世界里健康地长大,找到了爱情,要离开父亲开始自己的生活。这是丹尼尔真正爱过的人。他嫉妒他的纯洁和幸福,他恨他也如众人一样背叛了他。他恶语相向,亲手割断了父子亲情。可他毕竟是爱他的,放他走了。传教士伊莱·桑迪找到丹尼尔的家里来。丹尼尔本来沉醉不醒,一听伊莱的名字就睁开了眼睛。他多年所积蓄的仇恨,对伊莱本人的恨,对所有世人的恨,全都爆发出来。“耶和华晓谕摩西说,……,叫水都变作血。在埃及遍地,无论木器、石器,都必有血。”之前,钻井台下的数次事故中,有血,但看得到的只是黑色的石油;丹尼尔杀死亨利的时候,本也应该有血,但镜头也按下不表;直到此刻,在丹尼尔“我才是第三次神的启示”的嘶喊声里,伊莱委顿倒地,血涌了出来。丹尼尔在与世界的争斗中,孤独地坚持到这一刻,除了财富,只有仇恨。伊莱死了,丹尼尔也结束了。“I’mfinished”,他说。原著小说《石油!》是一个长得多的故事。作者辛克莱认为一切艺术都是宣传,他也身体力行,在小说中传递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的主张。那个时代,包括辛克莱、布莱希特在内的很多作家都试图在小说戏剧的创作里,引入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政治的讨论。鲁迅显然也是赞同他们的,在杂文《卢梭和胃口》中就曾引用过辛克莱的《拜金艺术》。快进,小说出版后八十年,在PT安德森的笔下,这个借来的故事重生之后,完全看不到了社会的阶级冲突。人们也许可以看到石油、资本主义、宗教这些主题,在我看来,这些也都不过是背景罢了。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突显的是一个人的挣扎,他争权夺利,他与孤独和仇恨搏斗,他赢了他所要的,也输掉了他自己。自有艺术以来,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目的就有争论。上个世纪的上半叶,众多的艺术家让艺术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其后不断有人在做清理和删减的努力。美国当代剧作家DavidMamet在说到他的写作时,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是为了愉悦(delight)”的传统。艺术没有说教的义务,它应该是纯粹的。安德森的剧本,无疑也摆脱了原著政治小说的拘囿。他把人从阶级中释放出来,――称他逃避也好,升华也好――把故事还原到个人的层面,让电影成为作者与观者之间,人与人的交流。其实,就是这种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极艰难的。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说过,话语很难描述清楚一个角色。当你在描述他的时候,你也就限定了他。我们都孤独,正因为内心的交流之难,几乎完全不可能。然而,我们毕竟从电影里看到了什么。编剧/导演安德森写出了这样一个人的故事,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人。这两个都了不起。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声音,沙哑,浑浊,缓慢,不似教父DonVitoCorleone一般苍老,却也是一代枭雄的气派。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