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F21丨DAY6圆桌《谁能带我回家》:小聪明、小女孩、小时代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16:01:26人气:0
谁能带我回家

视频谁能带我回家状态年代:1997

主演MinaMohammadKhaniKazemMojdehiNaserOmuni更新时间:2012-09-10 01:35:19

伊朗导演贾法·潘纳希(JafarPanahi)正在拍摄一部儿童影片,影片讲述打着石膏的小女孩米娜·穆罕默德·汉妮(MinaMohammadKhani)放学后没有等到接她的母亲,于是自己独自回家的故事。然而在拍摄公交车一场戏时,却突然发生状况。米娜死死地盯着摄像机,突然大喊“我不拍了!”任凭导演如何劝说,这个小女孩就是不愿继续,转而独自离开。由于疏忽,米娜身上的微型麦克风未来得及摘除,导…

主持人:@子夜无人场刊嘉宾:@Morning、@西北化为乌有、@DudeLebowski、@Leo、@大钊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主持人子夜无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六天,我是本场主持人,首先讨论的电影是伊朗知名导演帕纳西的《谁能带我回家》,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场刊嘉宾DudeLebowski本来想给X,但结合了一下现在的阿富汗,我给2星。像是对阿巴斯的效仿,从影片的名字开始似乎就设下了这个基调,而对于电影银幕之外空间的使用和对电影媒介的反思阿巴斯从来是浅尝辄止,是阿巴斯在电影里增色的一种方法,而贾法帕纳西却要用一整部电影来做这些事情,多少显得有些拖沓刻意。本来给了一个很低的分,可是前几天在阿富汗发生的事情又让我想起了这部电影,小女孩的那些台词也确实不由得让我深思,电影和现实生活究竟是什么关系。场刊嘉宾西北化为乌有X,可能是我最讨厌的那类电影,充满刻意、算计,你甚至能感觉到导演想出这种设计时的沾沾自喜。场刊嘉宾LeoX,言之无物,说实话我甚至看的时候都没注意到小女孩儿说不拍了。又是打破什么界限了,又是模糊了什么巴拉巴拉的,我不吃这一套的。明明就是在演啊,为什么要装大yi巴狼。场刊嘉宾DudeLebowski这片其实不怎么算计我反而觉得,还是挺真挚。场刊嘉宾Morning啊,我给了4星,不敢说话了!我比较主观一点,我觉得这个电影就是在嘲讽其它伊朗的儿童电影,看得我很开心,也有些段落它故意给出一种我就这么拍,我觉得和小女孩一样说不演了,很婊里婊气我很喜欢。然后整个电影我其实是想到了《红气球》,小女孩就相当于“红气球”,这个层面就让我在情感上很喜欢这部电影。场刊嘉宾大钊2星,精致的友善与出逃后粗粝的成人世界,贾法帕纳西真的好喜欢混杂剧情与纪录的创作,初衷是不是有意设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观众信服,用一个小女孩的回家之旅牵动起伊朗社会的一角,趣味性不如《出租车》。主持人子夜无人小女孩有句台词我觉得很酷,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好感。场刊嘉宾DudeLebowski小女孩的台词都给我很大冲击罢了,反正在电影的电影里她是要回家,在电影的现实里她也要回家。主持人子夜无人有人支持小女孩影后吗?反正也是亚女,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场刊嘉宾DudeLebowski支持了,反正这届没有于佩尔,影后给谁我都支持罢了。场刊嘉宾Morning支持。场刊嘉宾Leo如果说后半段不是演的,确实是真的,那我也支持了。主持人子夜无人第一个话题,我不会想让大家直接去判断“真”或者“假”,而是更想听大家谈一谈,“混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这层意图,你是否有在电影里感受到?如果你觉得导演确实有这层意图,那你觉得它完成得好不好,这种“混淆”究竟是否有效?场刊嘉宾西北化为乌有还可以。场刊嘉宾Leo感受不到。场刊嘉宾DudeLebowski完成的挺好,这部电影我看做是把《橄榄树下的情人》的结尾实践成一整部电影。你们有没有看过吕乐的《小说》?主持人子夜无人看过,法罗岛主竞赛入围影片。场刊嘉宾DudeLebowski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概念。场刊嘉宾Morning我认为属于推进故事的技巧,而不是一种结构。所以要混不混淆,我没有太介意,小女孩还是小女孩,她没有变。场刊嘉宾DudeLebowski这点很对,小女孩没有变。主持人子夜无人我是觉得,这部电影的拍法,很想让关于“真假”的讨论变成一个最大讨论点,这不是观众感受的问题,是预设之内、写在程序里的一种算法,至于感受到的是真是假反而是其次了。场刊嘉宾大钊我看的时候没有那么在意后半段是真是假,但下意识还是会思考那个长焦镜头能刚好一直捕捉到吗,可能是做了剪辑吧,我觉得小女孩真不真不重要,伊朗百姓是真的这个才是主要想表现的,和前面热心经营的善意形成对比,导演是有混淆真实的意图,他很喜欢这样来创作,确实这是一种创作设计,会认为不真诚,但是我们干嘛去纠结动机呢,直接看效果也行。主持人子夜无人那这里有一个引申话题,你觉得他和阿巴斯的“混淆”相比较如何?因为阿巴斯的电影里也有类似手法。场刊嘉宾大钊我不觉得阿巴斯是在做混淆,甚至看不到一点点可比性。阿巴斯营造的是自己独一份的车内伊朗世界,这个伊朗世界是不可复制的,你只能说他的拍法相当写实,确实有电影里拍创作,有在电影里出现自己其他电影的片段。主持人子夜无人对,不能说“混淆”,只是他有时候也会模糊创作与现实的界限,像@DudeLebowski前面说的,是一种“增色手法”。场刊嘉宾DudeLebowski阿巴斯是一个增色手法,都很细微,这部片完全当作核心概念去执行,不一样,但他们俩都带着很深的伊朗社会关怀。主持人子夜无人那第二个话题,你对于电影中间段落里,女孩从视野中消失后、关于伊朗社会的“众生相”展示如何看待?就是上车之后,在车流当中,这一部分里已经看不到小女孩了,发生了很多其他人的对话。场刊嘉宾西北化为乌有就觉得挺刻意的。场刊嘉宾DudeLebowski众生相挺好,我喜欢,他们在讨论伊朗女性、讨论伊朗的一切,松散、自然,信息量也不大。场刊嘉宾Morning我喜欢,很自然就发生了。场刊嘉宾大钊哦哦,我觉得看不见的处理挺好,声音画面的错位。主持人子夜无人那大家觉得这个段落和女孩之间的“断裂”是否妥当?如果用一种更人为的编排让这些“众生相”围绕女孩去展开发生,会更好吗?感觉会被觉得假的人认定更假,笑死。场刊嘉宾DudeLebowski其实没必要,重点本身就不在女孩身上罢了,女孩是把大家串联起来的工具。场刊嘉宾大钊本来就觉得假了,你还问这个(笑)没觉得断裂,已经很集中围绕女孩了,还想多集中场刊嘉宾西北化为乌有现在这样比完全围绕女孩要好,那样会更可刻意。场刊嘉宾大钊说起来,我超喜欢这个导演的《三张面孔》。主持人子夜无人天哪,我超讨厌。场刊嘉宾大钊哈哈哈。主持人子夜无人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电影最后的宣言,也是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部分,那句“我不要,这都是你们逼我拍的”,大家觉得这里是否有体现出对于摄影机和电影媒介的自嘲或者说自省?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小孩子的反抗很容易被视作为一种天性,但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它在建立的是一种“意识”,这是我觉得很好的地方。场刊嘉宾大钊贾法帕纳西看作品挺“愤青”的,我感觉你解读的有道理。场刊嘉宾西北化为乌有嗯,我也觉得这个是仅有的亮点了。主持人子夜无人我看这部的时候,那几天豆瓣上刚好在讨论first上一个获奖导演的感言,“没有电影就会死、为了电影可以付出生命”,好像是类似的话吧,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小孩的宣言就是在回应他嘛,乐死我了。场刊嘉宾Morning电影说:whoareyou?场刊嘉宾DudeLebowski我喜欢帕纳西,他很有迷影情节,也不像很多人那样酸溜溜的,他对电影的态度很酷,“电影很好,但没它也行”。他讨论更多的就是电影本身和伊朗社会,阿巴斯更私人一点。场刊嘉宾西北化为乌有这点挺好的,一种无论是对导演还是影迷的过度自我感动的反讽和回击。主持人子夜无人其实《出租车》 《带我回家》 《三张面孔》一起,会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会耍小聪明的导演,这不完全是贬义词,毕竟我连《游戏规则》和《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都觉得是小聪明电影。场刊嘉宾Leo我还挺喜欢《出租车》的,但是这部里小女孩喊的那一嗓子就很败好感。场刊嘉宾大钊外露导演意志的电影都是小聪明电影。FIFF21DAY6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本文版权归作者法罗岛电影节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