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失落的天真它去了哪儿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7:18:17人气:0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视频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状态:正片年代:1987

主演巴比·艾哈迈德·波艾哈迈德·艾哈迈德·波科达·巴和·迪范IranOutari更新时间:2023-12-28 14:54:02

导演阿巴斯在此之前拍过将近16部长短不一的片子,直到《哪里是我朋友的家》的推出,才让他在国际电影界初崭头角。此片获1987年德黑兰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9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奖等。故事没有惊世骇俗的情节,却让人难以忘怀。孩童世界第一次如此引人注目地展现在成人面前,伊朗儿童片由此发轫。孩子的纯真,过滤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这不是一时取巧,在伊朗森严的电影审查制度以…

片头的二十几分钟索然无味得可怕,也许是我们看多了跌宕一时难以适应平淡吧。但这个叫阿默德的八岁男孩值得叫人记得深刻。始终不能忘怀那些演员给人的真实感。启用非职业演员在伊朗电影中非常常见,因为这些电影往除了艺术追求以外往是反映伊朗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从那些并非演技的表演中可看出,每一位演员无非是在演他自己本身或者是他熟悉的人,若非如此,表演绝对不可能如此自然无差,也就不会这样感人至深。说到底这也就是个小学生不小心把同桌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为了不让同桌挨骂,奋力寻找同桌的家,希望可以送还本子最后却无工而返选择了回到家中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帮同学把作业做完。看着他一路的艰辛执着以及所受到的“挫折”阻拦,着实令人动容:仍在坐月子的母亲对他归还本子的不屑一顾上升到了一顿斥责,坐在街边无所事事的爷爷又给他找来了无中生有的“难题”。然而这一切都阻拦不了阿默德归还本子的决心——他始终喃喃着自责的嘴唇与天真无邪的脸庞让人心生忧怜,他跟随一个他认为是同学父亲的人再次翻山越岭寻找同学的家。“若是换了我,该是会帮着把作业写完才是,事情不就简单许多了么。”这个想法兀然从脑中冒出了。然而下一秒我感到了一种轻微的恐惧:刚才同情着面对长辈冷遇的阿默德的我,此时此刻又被松懈下来的心态整个打回了原形:我已然用一副成年人的嘴脸,以成年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及姿态居高临下地审读一个孩子的天真。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活在世上的时间终究不可遏止地被从八岁拉长到了十八岁、二十八岁、三十八岁……而在这其中流逝的绝不仅仅是时间,更多的或许还是作为某一年龄阶层的某种独特气质,这种非实体的精神物质被时间所磨平,而环境与身份的转变又不再允许我们使用年幼的思维方式应对和考量生活的种种。我们逐渐削弱、最后完全丧失了天真烂漫的坚持,这种转变首先是外在,可以是语言与衣着,而后是内心,比如价值和思维。这就像是缓慢的化学反应,氧化的侵蚀永远是由表及里。我们竭力地追求着成长的快感,享受着脱离幼稚的茧蛹的生命体验,热衷于成人理智化的行为情感方式:不偏不倚的泛结晶思维方式——不再耽于天真,忙着融入群体,忙着该死的事务性事务,忙着把时间杀死追逐幸福生活,更为现实,更为物质化,更为趋向于庸碌的人。丧失天真,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仔细想来。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曾经在日本文学文化课上听艾菁老师讲过《枕草子》中的一则——“什么是美?美就是春天里的小孩子兴致盎然地爬到大人的前面,用缠着丝带的小手搓起一颗小小的灰尘给你看。”我诚然觉得这则小品美妙得相当地道,请原谅我只能这样形容。我的确发自内心地喜爱着这些简单天真的生命体验,但有时却会悲哀地体会到自身的力不从心。在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东西,有些许,在我们的视角中已经不可补救地缺失了。孩子与成人的价值观在根本上是经历了蜕变,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意义上,成长本身无异于一种毁损。导演阿巴斯在无镜头感下所营造的心酸,就仿佛一把软的刀子在心上划出一道道冰凉的伤口,但他却没有一路“偏激”下去。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柔和的手法结束了整个影片:当阿默德的同学正为自己将要受罚而欲哭无泪时,阿默德及时赶到,却将两人的作业本弄错——细心的观众一定会知道两本本子的笔迹可是一样的——但老师似乎并未发现,却表扬了他们的作业:好。也许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补偿。这种似曾相识的手法令人联想到另一部伊朗影片《小鞋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剧情却有着相同的走势、同样深刻的内涵和某种隐喻一样的结尾,以及同样以儿童作为主描绘对象——这又不得不让人记起那部风靡一时的《菊次郎之夏》了。这些透露着美好朴实本质的电影们,无不带给我们以美妙的感官享受,以及对于纯真和儿童的思考。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