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逃避与成长——萨迪亚吉特·雷伊《阿普三部曲》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6:50:14人气:0
大树之歌

视频大树之歌状态年代:1959

主演松米特拉·查特吉莎米拉·泰戈尔AlokChakravarty更新时间:2013-05-21 23:15:27

阿普大学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正在彷徨郁闷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昔日的同窗。同学有个温柔而聪明的妹妹,正符合阿普心目中理想伴侣的形象。近年来身体越来越衰弱的母亲一直托人带信希望他能早日成亲。阿普想自己现在虽然没有职业,但结婚的喜事一定会给母亲带来欢乐。妻子将来也一定会成为母亲的孝顺媳妇。于是他决定和未婚妻一起回家,在母亲面前举行婚礼。然而正在他筹备结婚钱…

注意:含有剧透。苦乐相随,犹冬夏嬗递,变化不居,并无恒性。巴茹阿特的后裔呀!这是从感官知觉来的,人须学习不为所扰。krishina《吠陀经》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之前,我的朋友就提醒我今年的展映单元会展映萨蒂亚吉特·雷伊的《阿普三部曲》,这一系列影片在国际影坛上曾获得无数殊荣,甚至不少人将其称为最伟大的印度电影。在北京电影节放票的第一天,我就买齐了这三部影片,但是由于平常要实习所以观看的顺序也不对,间隔的时间也很长,但这毫不影响我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这是三部伟大的影片,雷伊是一位伟大的导演。阿普的故事发生在西孟加拉邦,我金色的孟加拉আমারসোনারবাংলা,这片土地曾缔造了无数伟大的人,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片金色的土地也注定要有一部伟大的电影,伟大的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的配乐与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写实手法,不但描述了主人公阿普·库马尔·雷伊的成长历程也记录下了西孟加拉的社会面貌。“死亡”在印度教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象征死亡、毁灭与新生的湿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地位最高的神灵,在印度教的教义中死亡意味着终结也意味着新的轮回的开始。而“死亡”也是贯穿三部电影的终极主题,雷伊对于死亡的描写手法真实而贴切,每一个人物的离去都是迅速而不经意,死亡突如其来的到来,让人们意识到在死亡的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力。在三部影片中,每一次“死亡”推动了剧情向下一步发展。阿普出生在西孟加拉的一个没落的婆罗门家庭,贫穷一直是这个家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但从阿普父母的对话中又不难看出这个家庭一直保留着对自身高种性地位所特有的矜持,从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家庭衰败的事实。看似坚强,实则软弱与无助,这是阿普的家庭所赋予给阿普的特质,在每一次经历过“死亡”的苦难后,阿普和他的家人都选择了自我放逐与逃避。在姐姐杜尔迦去世后,一家人离开了居住了数个世代的故乡,来到恒河边的巴拿勒斯;在父亲哈里哈尔去世后,阿普又和母亲回到了乡下;在母亲去世后,孑然一身的阿普留在了加尔各答;在妻子阿普纳去世后,阿普彻底开始了对自我的放逐,流浪在各个角落。在每一次面对命运的打击与至亲的离去,阿普和他的家人都选择了逃避,雷伊对角色内心变化的简单而细致的刻画,让我们理解到遭受命运折磨的阿普其实是和我们一样脆弱而普通的人。而伴随着“死亡”的是阿普的成长与对生活的妥协。虽然家庭贫寒,但作为村子里少有受过教育的家庭,无论是父亲哈里哈尔还是阿普都保持着对知识与创作的热情,哈里哈尔想创作出一部伟大的诗歌,但迫于生计和手稿遭到虫蛀而放弃。《大河之歌》中青少年时期的阿普靠着优秀的成绩得到了来到大城市加尔各答念大学的机会,尽管母子二人面临着经济上的困苦,但阿普仍然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在《大树之歌》的开篇,阿普就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离开了学校,尽管拥有着写作的天赋,拥有着朋友的帮助,丧失至亲的阿普最终放弃了写作的梦想,阿普一步步向命运妥协,一次次让我们感到失望,但又让我们意识到这就是现实。这像就是一个真实角色,他有着优点,也有着缺陷,他的经历让我们感到熟悉与同情,他的性格和特质让我们觉得似乎同我们一样。伟大的雷伊让真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当我们对阿普的未来抱有憧憬,认为他会像那些励志而煽情的电影主人公一样,但雷伊给了他一个真实而贴近生活的结局。我们希望在电影作品中看到不同的人生,看到那些我们可能无法经历的故事,希望体会一种我们在现实中无法体会的情感,但雷伊给了阿普一个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一个结尾。《阿普三部曲》在画面和配乐上都是伟大的杰作,虽然是黑白电影,却足以让人感受到不同色彩交融的西孟加拉,拉维·香卡的配乐无可挑剔,这是三部伟大而传奇的电影。本文版权归作者AndrewCui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