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度国产佳片马上下映,可惜你连名字都没听过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22:21:19人气:0
米花之味

视频米花之味状态:正片年代:2017

主演英泽叶不勒叶门叶拼更新时间:2024-01-04 14:35:13

小津安二郎以茶泡饭之味悠然细说夫妻生活的平淡是福,鹏飞则以米花之味轻盈道来母女心灵的亲疏远近。城市打工的妈妈返回云南傣族乡间,女儿跟所有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无二致:爱撒谎,玩手机,与同学争执,跟老师唱反调,还偷寺庙的钱。女儿好友之死打破隔阂,母女走进深幽钟乳洞,佛像前起舞,哀悼亡灵,也连系彼此灵魂。城乡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对碰、发展与保育的冲突,在诗意影像与禅意感…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ID:zhengudianying)对影迷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真故君觉得,是一部好电影都快下映了,而很多人却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首日排片只有0.7%,接下来的几天更是低到0.3%。低得惨不忍睹。猫眼电影票房分析上一个排片如此惨淡的好片,能想起来的只有2016年的《塔洛》了。《米花之味》,上映5天,2700多人给出的豆瓣评分是7.6,上座率远高于同一天上映的几部国产片。上映前,这部片子就获得了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特别提及”,第1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国新生代单元中,被评选为最受欢迎影片。海报真故君看后敢说,2018年华语片十佳里,会有一个位置属于它。先来感受下富有春天气息的海报。海报风格清新、明艳、充满日系暖色调,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关于母女的故事。单身妈妈叶喃英泽饰)辞掉上海的工作,回到云南沧源傣族村寨的家中。村寨静谧,等她的是她的父亲和女儿,以及表面上没什么变化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归乡的叶喃上山拜佛,好像没什么不适应。剧照唯一让她感到头疼的,是刚上初中的女儿喃杭叶不勒饰)。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女儿见了母亲,没有多少亲近,反而疏远,甚至有点抗拒。晚上藏在被窝里不出来,对母亲说:“还是听声音好些。”剧照等夜深了,又去偷偷拿母亲从城里带来的零食,甚至拿去学校。总之,孩子和母亲是拒绝沟通的,没什么话可讲。比这更让叶喃生气的是,女儿在学校变成了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女。剧照沉迷手机游戏,下课整蛊老师,和男生打架,整夜不回家去网吧,甚至发展到偷寺庙里的钱。喃杭的同学喃湘露也是如此。两个小孩之间的一段对话让人戳心。卧病在床的喃湘露对喃杭说:“以前我生个小病,她们(父母)都不回来看我,现在好了,我生了大病,看她们回不回。”剧照因为父母的缺席,留守儿童潜意识里觉得,只有做些出格的事情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因此愈发顽劣。喃杭同样如此。而作为父母,叶喃找到深夜在网吧打游戏的女儿,静静俯下身子看了眼,然后去买了包云烟和打火机,独自在外面的车里睡了一晚。剧照电影中,母亲没有激烈地上前打骂和训斥,只是大片大片的沉默,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受过城市文明的影响。孩子因为偷窃被警察带走,她失望之余,想一走了之,开车在机场徘徊,最终又选择了回家。剧照二如果你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讲母女关系,那就错了。玩手游、泡网吧、去寺庙蹭WiFi,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留守儿童“沾染”上现代文明带来的毛病,古老的传统正在面临瓦解。比如山神上身的婆婆对电灯的排斥,比如“今日休息”的景区规定,比如景区上空的飞机,比如山洞里水滴在易拉罐上发出的“野人”声音,还比如寨子里人背后议论叶喃“不知道在城里做着什么不干净行当”。小到一对母女的情感,大到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细微变化,就像代表传统信仰的婆婆说,“你们这个米酒米花都不好吃,味道怪怪的,变味了。”“变味了”正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核心。接下来,她还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些年你们在这里做了什么,别以为我不知道。”做了什么呢,男人们商议发展旅游业抢第一波游客,为病中的孩子筹到捐款后,讨论如何瓜分,这些成为村寨传统价值观崩坏的证据。母女感情的疏离,传统和现代的变迁,都让传统生活的味道变得“不一样”了。这正是片名《米花之味》的含义。但另一方面,这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又有点不一样。电影画面清新,不悲也不苦,还不时抖落一些小机灵,逗人发笑。绕过宗教信仰、城乡发展、留守儿童这些宏大命题,你感觉不到导演有什么价值判断。比如一群孩子在寺庙蹭WiFi,叶喃断了电,说佛祖要睡了。剧照比如,乡亲们大谈如何发展旅游业,叶喃却瞥到地上的鸡爪和大叔蜷曲的脚趾。比如,母亲火急火燎赶去医院,误把缠着绷带的伤者当成了女儿。再比如,祭祀场所关门,身材臃肿、挤不进去栅栏的阿姨。三谁说现实题材的电影都得苦大仇深?谁说留守儿童非得被呈现得可怜兮兮?片中的留守儿童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刻苦学习、郁郁寡欢。相反,她们也会“贿赂”老师,会钻父母和爷爷的空子,也知道自己是“留守儿童”。相比城市里上各种补习班的同龄人,他们展现出了更多作为孩子的天性。压抑和悲情,往往来源于外界对留守儿童的傲慢审视,甚至“留守儿童”的标签也源自他者视角。其实,他们有什么不同呢,当他们唱“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的时候,当叶喃责备女儿不读书去城里连清洁工都做不了时,爷爷说:“谁说非要去城里”。真是漂亮的回击。相比《起跑线》里焦虑的中产阶级父母,很难说,自然主义就等同于落后。这让真故君想起同事马拉拉,当我们在谈论“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时,她惊讶地说:“为什么留守儿童被说得这么惨,我小时候就很快乐啊”。感慨之余,她写了一篇自己的故事《有两对父母的女孩儿》,发在真实故事计划,很多人看了很有共鸣,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下。当然,作为一大社会问题的留守儿童现象,仍旧很严峻。但简单以悲情视角去呈现,显然不够立体。更重要的是,电影并不负责提供解决之道,把现实横切给你看,就够了。《米花之味》的导演就没有在“留守儿童”这个社会议题上做文章,没有让母女俩的矛盾持续升温,进而在某个时间爆发,反而一直在舒缓矛盾。这倒很符合西南自然环境和傣族妇女给人的感觉,内向、柔和、矜持、拘谨,很少有激烈情绪。为拍这部电影,导演鹏飞去云南沧源采风,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一待就是一年。这种收敛的表达欲让人很舒服,就像米花一样,清脆,还有点甜。结尾,母女俩抚摸亿年前形成的石壁,不说话,靠眼神交流,紧接着在溶洞里跳起舞来,身影绰绰,落在石壁上,像是飞天壁画。柏拉图曾用“洞穴之喻”说明世界的本质和人对世界的认识,而导演仿佛在说,无论现代社会人与人感情的疏离,还是传统民俗和现代文明的对峙,放置于浩渺宇宙,终究能达谅解。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微信号:zhengudianying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个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我的主业是挖掘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则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彩蛋。本文版权归作者苍衣社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