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达西先生,吾更爱科林﹒费斯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13:46:57人气:0
傲慢与偏见BBC版

视频傲慢与偏见BBC版状态年代:1995

主演科林·费尔斯詹妮弗·艾莉戴维·鲍姆伯苏珊娜·哈克更新时间:2014-09-23 11:36:29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曾多次被改编的电影,本片为英国BBC公司1995年出品。 18世纪英国乡间班纳特家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太太整天焦躁不已,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女儿们一个个嫁出去。一日年青富家子宾利先生搬进城内的消息传来,令班纳特太太兴奋不已,希望大女儿简能获取宾利先生青睐。舞会上宾利果然看上了最漂亮的大小姐。而宾利的老友达西(柯林·菲尔斯Colin…

这世上大概不会有人不爱达西先生,只要他(她)看过《傲慢与偏见》。你一定知道,我指的当然是95年BBC传世经典的那个版本。男主角科林•费斯,今天的奥斯卡影帝,就是昔日曾把达西先生由内至外都演绎得完美无瑕、烙进人们记忆深处的那个无可替代之人。我必须找一个途径抒发一下这些天来累积在心头的情感。几十天前,我对科林还几乎漠不关心,而几十天后,我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科林迷。粉丝的爱向来包容、博大,越是迷恋某人,越是希望普天同仰。我觉得自己是如此之幸运,因为这个圈子总是盛产传奇而动人的佳话:热情执着者如坊间盛传的那位103岁老太太,每每观赏《傲慢与偏见》都情难自控,血压一路飙升不得不住进医院,依然权当医生“不许再看此剧”的警告如耳旁风;才华横溢者如英国女作家海伦•菲尔丁(HelenFielding),将心中万般难解的科林情结化作洋洋洒洒的两部花痴大作——《BJ单身日记》,不仅风靡全球,且由偶像亲自出演,超越她自己最疯狂的想象;审美苛刻品味超凡者如当今时尚界的领军人物汤姆•福德,恭敬谦和地请科林做心目中的男主角,小试牛刀便拍出美轮美奂如艺术品般的《单身男子》,21天成就一段电影界的神话……能与这样的一群人拥有相同的情感体验,我时时刻刻感到心中充盈着满足与幸福,满得装不下时就全然忽略掉自己的平凡鄙俗,硬是要把自己彻底沦陷于科林世界的前因后果用面目可憎的文字记录下来,因为——一“我一生中少有这么绝对清澈的时刻……我可以直接感受得到,而非通过思考。”——George,《单身男人》必须坦白,我迷上科林•费斯的路途实在崎岖坎坷,曲折得足以让所有的科林迷对我嗤之以鼻。而我确实也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目光驽钝,心智冥顽心有余恨,每每回想便羞愧万分。但这样的经历,无疑也是一种启示,意在告诉非科林迷们:人人皆有成为科林迷的潜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三个月前我在看完科林人生中最了不起的作品《国王的演讲》之后,虽对他的演技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仍然认为这部片子不如青春热血的《社交网络》,因而决绝地将其从硬盘中删去;几个月前的某个下午,我打算欣赏科林好评如潮且获过金球奖的力作《单身男子》,却仅在看过片头那番在深海中绝望而缓沉的裸体挣扎之后,突然失去了兴趣,不希望这样压抑沉重的东西破坏我那天惬意而明媚的心情;几年之前,当全球的女观众都在为银幕上的梦幻好男人马克•达西纵情尖叫的时候,我在两部《BJ单身日记》中的注意力却完全被芮妮•齐薇格英勇无畏、自毁形象的表演深深吸引,对她那个体贴柔情的完美男友印象浅淡;如果时间再往前推,我想说自己有关《英国病人》和《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观影经验中根本就没包括那两个失魂落魄总被男一号横刀夺爱却少人同情的男二号……我如此轻易地将科林从他这一堆代表作中忽视,固然根源于个人的愚钝,但同时也悄然揭示了一个不容否认的残酷现实:银幕上的演员面对的其实是一个充满偏见的不公平世界,观众们完全可能只因为观影当天的天气、情绪、喜好、即时需求等等莫名其妙的原因将一个杰出的演员湮没在记忆碎片里,何况他们既健忘又永远喜新厌旧。直到,直到一个多月前我心血来潮地捧起《傲慢与偏见》的原著,随即找到BBC95版的迷你电视剧。于是,那妙不可言的梦幻一瞬就这样倏忽而至——当达西先生挣脱了简.奥斯汀机智诙谐又略显絮叨的文字,深情款款风度翩翩地出现在我的面前——那个平淡冷清的夜空突然为之星光摇曳,整个世界温情脉脉地轻盈舒展,一切美好得让人无言以对,徒剩一颗跃动过速的心。作为一个向来理智大于情感的人,我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是一种虽然强烈但必然速朽的痴迷。而欲破除一个人的神话,则必须将其祛魅,去除其身上的光环,将一切还原到本真图景。于是我急急地找来那部曾经弃绝的《单身男子》,断定其中已是两鬓微白的科林风光不再,转瞬即成我的世界中的一缕过眼云烟。不料,这一眼,沉沦的是我,且迷途不返。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不可救药的科林迷,疯狂而执着地在网络上搜寻科林的所有身影,奢望就此弥补曾经错过的光阴。为什么《傲慢与偏见》在近两百年后还是这么脍炙人口,日久弥新?此刻,我尤为深有体会。BBC此剧制片人说:“达西与伊丽莎白爱情的所有美丽,正在于其间不断的相互阻隔。”一个人愈是被误解被错过,回过头来愈是觉得珍贵觉得美好觉得不忍舍弃。这正是我此刻心中弥漫着的略带些愧疚的幸福之源。带着这种抑制不住的激动情绪,我点击了无数有关科林的访谈视频,观看了科林参演的近三十部影视剧,阅读了用各种关键词引擎到的大量关于科林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我对他的了解日渐长进,以至于瞄一眼《周末画报》上的科林专题报道,就能毫不费力地指出其中的硬伤,顺便故作深沉地埋怨两句不喜考据的中国媒体。二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倍受摧残的容颜。——杜拉斯《情人》科林难道不帅么,1米87的个头,修长而匀称的身材最能展现那些裁剪修身的华服精雕细琢的极致之美,五官柔和,喜欢抿嘴,表情恬淡,气质既不乏古典的庄重也蕴含现代的率真,有一种不露痕迹之美。许多柯林控在收集他的照片时不由自主地强调自己成了长腿控、背影控、抿嘴控等等,不是没有道理。然而与许多世界级的一线男星相比,科林还真算不上第一眼帅哥。他不仅与美国审美所强调的那种轮廓分明肌肉发达的标准相距甚远,就是在颇受欢迎的英伦演员里,也算不上抢眼。他没有皮尔斯•布鲁斯南性感不羁,也不如拉尔夫•费因斯般犀利冷峻,更缺乏裘德•洛那般的英俊美艳。另一位迷人的英国演员休•格兰特就曾打趣地嘲讽科林“掉在人堆里都找不出来”,而向来谦虚低调的科林则评价自己“长得比较中性,在银幕上既可以被形塑得美丽也可以被妆扮得丑陋”。在对科林外型的总结上,评论界倒是众口一词,称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成熟而敦厚的中产阶级特质”、“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可这明明是人到中年的境界,哪有人生来就是成熟敦厚?在必须以貌取人的演艺界,年纪轻轻就能做男主角的小生即使不是一幅倾国倾城的模样,也必有其玉树临风之态,琳琅珠玉之姿,否则如何卓尔不群,如何打动人心?科林的青葱岁月,不出所料得清纯俊美。纵观他早期的那些电影,轻易发现不少角色分明就是被诸导演们按照偶像路线精心设计的。无论是《同窗之爱》(1983)中贵族公学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愤世嫉俗型男,《茶花女》(1984)中脆弱敏感、被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翩翩公子,《失落的帝国》(1986)里心怀憧憬、浪漫深情的舞台小生,甚至是其后风格冷肃的《零号公寓》(1988)里那个一丝不苟自闭忧郁的电影朝圣青年,科林与所有的男星一样,必须在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毫不吝惜地向观众展现其骄人的青春容颜。这时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眼神清澈,面容清秀,淡淡的青涩感恰好可被解读成青年人独有的迷人忧郁,一切都完美地符合人们对他这个年纪的期许。1988年,早已用风姿神貌征服众人的科林扮演了《最毒妇人心》中的瓦蒙特,片中的他笑容狡黠,眉眼轻佻,举止张狂,把一个玩世不恭的纨绔公子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可惜有部同题材的《危险关系》提前一年公映,先入为主,抢尽风头,竟让这部大师级的作品无声无息地一直沉寂。倒是尘埃落定之后观众才为风流倜傥的科林与艳光四射的安妮特.贝宁的珠联璧合神魂颠倒,回头再看《危险关系》就觉得陈旧腐朽,再精致华美的宫廷细节也觉得无味。没想到科林竟也随此片沉寂了几年,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个昔日俊美无瑕的青年已出落得温润如玉。三十多岁的他脸庞不再清癯,轮廓逐渐丰盈;眼神滤去了青涩,变得温情又含蓄,全身都散发出优雅的醇美。这才顺理成章地有了万人迷达西。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科林在银幕上都带着这种洗去铅华的从容之美。无论是《英国病人》里后知后觉的悲情丈夫,《陌上伊人》中的感情游离的温存情人,还是《英伦四月天》中移情别恋的才俊父亲,《真爱至上》中真挚感人的憨厚作家,当然还有《BJ单身日记》里的现代版达西……怎么看,他都好看得无可挑剔。尽管科林对自己的相貌并不在意,宁愿扮一些不那么英俊、略险奸邪甚至邋遢的角色,可是科林迷还是不遗余力地发掘他的美。豆瓣上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剧照集里,明显就有忠心耿耿的粉丝反反复复唱反调似的贡献他所饰演的那个大反派的各种照片。他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走过不惑岁月,渐渐走向知天命的年纪。《BJ单身日记2》中的他已不如前一部中那么帅气,《妈妈咪呀》中身材略显臃肿,而《水性杨花》前半部则一幅垂垂老去的颓废。皮肤松弛、赘肉初现、皱纹与眼袋终不可阻挡,光阴对谁都很公平。正当人们担心昔日的白马王子会不会有朝一日惨不忍睹之时,对外形并不自信的科林却得到了全世界最懂得欣赏的男人——汤姆福德的青睐。他终于在《单身男子》中穿上导演为他度身定做的衬衫西装优雅出场,纤尘不染,脚步款款,美在静默隐忍,美在气质雍容。凡是看过此片的人无不被他深深感染,惊呼达西成了大叔,魅力依旧如故。几乎还没等影迷准备好,科林又换上英国皇室礼服,转身变成在历史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口吃国王乔治六世,用片中他妻子的话“结巴得如此美丽”来形容,真是再合适不过。凭借这个角色,科林终于拿到了前一年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小金人,他在奥斯卡颁奖台上百感交集,把从影二十年多年来的跌宕起伏都化作脸上迷人的浅笑与眼中流动的光彩。三月科林在“演员工作室”节目中做嘉宾时,比银幕上的角色更加儒雅亲和,双眸明亮,清淡平和,口中的连珠妙语,让台下的观众无不为之倾倒。这时的他全身散发着睿智的雍容与成功的淡定——这是美的最高境界,是岁月与皱纹阻挡不住的灼灼光辉。原来,科林早在年轻时对美的理解就已达到此种高深莫测之境——那时他总嫌面孔“长得真是无聊”,以至于“看见魅力无穷的老男人就忍不住想要多长几条皱纹”。科林追求的是这种岁月酿成的气质内涵,当年轻的容颜消逝远去,皱纹慢慢占领脸庞,照样让人神魂颠倒、照样让人心驰神往。在对美的观察上,杜拉斯与科林都是哲学家。三成为一件艺术品是生活的目的。——王尔德科林成影帝的时候,媒体不是称他为“迟到的国王”,就是“琼瑶式影帝”,言下之意似乎总含着对科林几十年来从影之路的稍许质疑。明明95年就大红大紫了么,怎么没好好抓住机会,一路平步青云,却好像是又蛰伏了十多年才真正石破天惊。可是,成功与机遇是孪生兄弟。机遇到来之前,优秀亦如科林之人,只能一点点地为它做全方位的准备。在对科林从影以来的银幕角色进行了详细彻底的观察之后,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科林是个对角色要求严苛之人,虽然他的演艺生涯中也免不了为混饭吃而被迫接受的个别瑕疵之作,但瑕不掩瑜。事实上,科林早期的那些银幕角色便是证据,让我们一开始对他的内心坚持就了然在心:1983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大获成功的《同窗之爱》讲述的是在伊顿公学这个标志性背景中催生的同志压抑、政治排挤与国家背叛,而科林出演过其舞台剧版本与电影版本的两个不同男主角;1987年的《乡村一月》是根据获过卫报小说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战后体裁电影,探讨战争的伤痕如何在安静生活中隐隐作痛的片子,留着小胡子科林扮相并不好看,但据说把那种哀婉低徊的风格表演得丝丝入扣(很可惜没有看过,但读过相关文字,包括科林参演的亲身记述);而1988年的《零号公寓》则几乎是大师风格的作品,电影朝圣,精神疾病,政治影射,同性暧昧,让这部电影格外引人入胜;其后的《摇摇欲坠》则是根据福克兰战役改编的严肃剧,并让科林收获了皇家电视协会奖并受到了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FilmAward)最佳男主角提名;1990年的《名望之翼》则是一部风格诡异,叙事离奇,思考深邃的作品,通过讨论生后世界使人看到富贵如浮云,而科林在其中扮演的是个不着正装、年轻气盛却又心地纯良的杀人犯……这些均不是传统意义上观影大众喜闻乐见的情节推动式电影,而是一些内容严肃内涵深刻的小众作品。对于一个刚刚出道拥有英俊外形的青年演员来说,这些选择大概被赋予了他自身解读的意义,也许暗示着他内心所向往的艺术之境。1988年,科林已颇受瞩目,否则也不会受到拍过《飞越疯人院》、《莫扎特传》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得主米洛斯•福尔曼《最毒妇人心》的男主角邀请。可惜阴错阳差,这部电影却没有成就科林事业中的第一次辉煌。接下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丘比特之箭射中了科林,他跟着心爱的女人选择了悄然引退,待到重出江湖时,以前积累的一切似乎都要复归于零。直到《傲慢与偏见》,直到达西的降临。可是,科林对这个角色还真是又爱又无奈的。达西的成功既给他带来了如日中天的名气与举世瞩目的关注,可也让他长时间地生活在这个角色的阴影里,被偶像化,被标签化,随之错失了许多良机。科林性格是有些叛逆的,并不情愿靠偶像路线出名。但是他和达西,今生今世注定要被绑在一起。他曾有些黯然地对记者说过:“每次我演一个与达西迥然不同的角色人们就说我毁了达西,可是他根本就不可能被毁灭。即使我成了宇航员上了月球,人们还是会说达西先生登月了。人们记住的,只是达西。也许我该把名字改成达西。”回头想想,这事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谁让他在这仅六集的迷你剧里,把那个本就无比经典角色演得深入人心、无懈可击呢?谁让他把19世纪英国贵族的服饰映衬得灼灼生辉呢?谁让他把达西缄默的傲慢与炙热的情感结合得天衣无缝呢?谁让他把达西求婚时的内心冲突表达得无以复加呢?谁让他卷发上滴着水珠,语无伦次地克制爱情呢?在此后的表演中,你几乎能看出科林费尽心力的转型。《朋友圈》里又贴上丑陋的小胡子演个人品低劣的纨绔子弟,《英国病人》里是遭受打击后丧心病狂的丈夫,《极度狂热》则是不修边幅品味邋遢的足球迷,《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的扮相滑稽夸张让人不喜;《英伦四月天》里仍免不了一场在婚姻中心猿意马的迷途之旅,《相对价值》中神经兮兮且带着同性恋倾向的贵族影迷……总之,似乎就是避免摄人心魄的绅士造型。可是,观众就是记不住不像达西的科林。按说他此期间好作品也不少,但观众就是不喜欢不接受,任凭他执着不懈的努力。千禧年后,科林大概是认了命,决定不再和自己死磕,再次扮演了达西的现代版角色——马克.达西。果然,此片一出,他的知名度立刻恢复到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科林其实对这个角色不以为然,看过几段现场采访,他都谈不上有什么兴奋之情,还总是一个劲地强调,我就是个演员,不可能像影片中那样完美;喜剧电影必有其俗陈套路,怎么写都不离其宗。可是,观众就是热爱像达西的科林。即使他在其中几乎不费什么表演功力,但观众就是大呼过瘾,爱他爱得歇斯底里。好在,他渐渐地安之若素,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这十年间,他试着在那些讨观众喜欢的角色与真正使自己动心的角色之间寻找平稳,既渴求深度文艺,也不拒斥清新浪漫。虽然后者居多,但还是有些让人难忘的非达西类角色,比如《阴谋》(Conspiracy)中刻板严谨知识渊博的纳粹法学教授,《戴珍珠耳环的少女》(GirlwithaPearlEarring)里外表阴沉却对女仆暗生情愫的大画家维米尔,《魔法保姆麦克菲》(NannyMcPhee)里和动作夸张表情怪异的父亲,《何处寻真相》(WheretheTruthLies)中暗藏苦衷郁郁而终的节目主持人,《歧路父子情》中回忆纠结在父亲弥留之际依然无法释怀的儿子,歌舞片《妈妈咪呀》(MammaMia!)里载歌载舞略显痴狂的中年男子,当然,还有《道林•格雷》蛊惑人心语惊四座的亨利勋爵。科林说“我能控制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我无法控制的是人生的轨迹。”他的回答虽不免悲观,但行动却依然积极,态度还是一贯的严谨。终于,近五十岁他有天收到汤姆福德的电邮,邀他出演《单身男人》的主角,虽然他意识到这个邀请本身意味着对他的莫大赞许,但作为资深影人的他对这个从未接触过电影的时尚界男人还是存有疑虑,直到两人亲自见面,交流变得心神契合后才有了信心。当两鬓微白,面色灰颓但气质风度依然迷倒众生的大学教授乔治伴随着忧伤缓沉的唯美音乐出现在银幕上,他的绝望情绪深深感染了所有的观众。一个网友评价,从此,科林终于可以作为乔治而不是达西永恒在影迷心中了。然而,当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再次以《国王的演讲》之中的精湛演技折服了全球观众之后,我们也许还要在“乔治”之后再加上“六世”两个字吧。科林,对影迷而言,你俨然已是件艺术品。何况,根本不只是一件艺术品。四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杜鲁门•卡波特作为一个魅力四射足以倾国倾城的男演员,向来对偶像具有宗教般狂热的影迷信徒当然不会忽略他的私人生活。在互联网上,与“科林费斯”并列的搜索词条便是“科林费斯的妻子”,可见人们不仅喜欢看科林幕前的逢场作戏,更乐意知道科林幕后的真情流露。而这样一个在演艺界经历过三十多年风雨的绝世男子,他的爱情故事竟如镜头前一样脉脉温情。我相信正是这点,才让这个男演员更加深入人心。有人说,科林应该是个入戏颇深的人,这从他那些传奇般的办公室恋情中便可窥一斑。科林的第一个爱人梅格•提莉,有着一半或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容貌清秀,做派颇似不识人间烟火的古墓派小龙女。虽说梅格早在85年就受到过奥斯卡奖的提名,她却对此不以为然,淡然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89年她与科林在《最毒妇人心》眉目传情,触电般地竟发展成真的恋情,于是干脆带着科林和她与别人生的两个儿子一起去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定居,过上了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所倡导的超验主义生活。科林一定爱她极深,真的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凉地带与世隔绝地做起了宅男。整整五年,两人虽未步入婚姻殿堂,却和她正而八经地组成家庭,毫无怨言地做了她前两个孩子的继父,并欣慰地有了属于二人的宝贝。两人虽然由于生活理念与终级目标大相径庭而不能走得长远,但直到现在,两人依旧保持着亲密联系。梅格•缇丽动情地说:“科林•费斯拥有能够让你永远都会为之心动的好温柔。”第二段故事便是让无数影迷至今心生惆怅的达西与伊利莎白戏外之恋。遥想当年,达西先生既然征服了全世界的女性,片中的女主角又怎会例外呢。可惜原本敏感的影迷一定是在片中过于沉溺于花痴达西,以至于对两人在片中无数四目相对、电光火石的动情瞬间竟没有警觉。要不就是两人保密工作做得太过严密,让人不敢妄加揣度,直至被媒体证实时此情早已成了如烟过往。于是曾经受过蒙蔽的观众日后回味此剧时免不了责怪自己的粗心大意,明明就是情投意合爱意绵绵嘛,要不如何能塑造如此出神入化的银幕经典呢。不管是简.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促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还是现实中的科林与詹妮弗•艾莉心心相印,这都是一段美妙而神奇的缘分,叫人难以忘记。《国王的演讲》之中,詹妮弗扮演国王治疗师的妻子,他俩意外相见的那个镜头让许多影迷唏嘘不已。1996年詹妮弗因伊利莎白一角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BAFTAFilmAward)最佳女主角时的那句“谢谢柯林”,其中全部的含义,大概也只有他二人心知肚明。科林曾说过自己绝不是那种会担心自己孤独终老的人,他的感情世界里一直不乏倩影,然而那个真正让他瞬间倾倒并愿意与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女人,竟然来自热情而美丽的异域。“那是真正的一见钟情。她是个意大利美人,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女性。”利维亚•吉吉丽的美艳照人显然让科林目眩头晕,体验到爱情的强大魔力。苦于自己比人家大十多岁,是个英国演员且还有个儿子,科林能为爱情努力的只有苦学意大利语,以感动美女及其家庭。这段感人肺腑的求爱经历,科林自己说,与《真爱至上》中的情节是个平行对照。到底那故事是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还是他正好遇上了一个表演自己的机会,就不得而知了。话说利维亚刚认识科林时根本没看过《傲慢与偏见》,根本对迷人深情的达西先生没有概念,不晓得科林有没有把这片子硬塞给人家看了几遍以博得好感,暗示自己的潜在魅力的经历,总之利维亚婚后每每在科林尚未梳洗蓬头垢面之时经常打趣丈夫,“看哪,这就是达西先生”。与科林一样,利维亚从未将丈夫当作过性感的偶像型演员,正是这种默契让他们始终心心相印。从97年至今,两人已在14年的幸福婚姻中养育了两个儿子,恩爱得叫人羡慕不已。每次科林得奖时都要亲亲热热地称赞、感谢妻子,感谢意大利,还是那么柔情似水那么甜蜜温馨。才子佳人,天作之和,这美满的现实生活比银幕中的圆满爱情故事还要感天动地。影迷常常感叹,科林本来就是个极其温柔而浪漫的人吧,必然有其经营婚姻的独家秘诀。科林居然是这么说的:“我和任何人一样浪漫。只不过对浪漫的陈词滥调不以为然,譬如说我不注重情人节。因为我认为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送送玫瑰花没什么技术含量。如果浪漫需要不断制造的话,那么我怀疑中间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科林连在爱情理念上都显得特立独行、颇有见地,利维亚这朵被清淡而恒定的爱情持续灌溉着的玫瑰,一定有着不寻常的智慧。五如果你遇到一个具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爱默生其实科林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幽掩在低调谦和外表下的万般才华。我很确信科林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因为每次他在公开场合说话都措词优雅,既不乏深度又幽默大方。其实科林连大学都没上过。为了给他的博学多才追根溯源,媒体最喜欢强调他的知识分子家庭背景,正是因为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科林才理所应当地腹有诗书气自华。科林的阅读史是颇让人吃惊的,他曾说过“我小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大约十四岁时我读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他的书单里并未包括简•奥斯汀,更喜欢的是加缪与卡夫卡。我注意到《单身男子》他那场在沙发上与爱人温柔缱绻对坐读书的那场戏,读的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科林在奥普拉杂志上推荐的七本书,每本在文学世界都是大师级作品,什么格雷厄姆•格林的《权力与荣耀》、意大利文学奇葩佩杜萨的《豹》、获过2001年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与2002年美国普利策奖的提名的乔纳森•弗兰岑的《矫正》、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诗人勒内•玛利亚•里尔克蒙太奇风格的惟一长篇笔记体小说《马尔特手记》等等如此之类。国外的网友在科林的推荐页面之下这样留言:有深度啊有内涵啊,科林果然感知力敏锐理解力超群,原来他那些角色营养都汲取于此啊。科林年轻时在研究剧本,挖掘原著的时候就对父亲说过,“如果我的职业演艺生涯一直包括着这种阅读思考与用心体悟,那我干嘛还要专花时间去读个文学士呢。”果然独立思考,果然一语中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着没文化,不接受高等教育并不代表着不学习。科林坚持在自我教育中成就了自己。即使是从科林的电影角色中也能看出他对文字的敏感与热爱。他通常喜爱有着迷人台词的剧本,因为演员本就是靠台词形塑自我之人。那些优美如音乐般的台词在他的嘴里芬芳四溢,难免不让人印象深刻。这大概也是科林接了好几部戏剧改编电影的原因吧:《相对价值》、《水性杨花》,当然还有王尔德的《不可儿嬉》。不得不得罪地说一句,觉得此类剧肤浅的观众只能多做些自我检讨了,你的不欣赏暗含着你对戏剧改编电影不切实际的要求,对戏剧冲突与舞台张力的不敏感,以及对台词理解力的过分贫乏。能听到功底浓厚的科林大段地复述王尔德那机智华美的文字,那是难得的幸运。当然,科林的迷人声线也是他有将台词神化的一个基本条件。科林的噪音向来动听,低而不沉颇具磁性,加上优雅的口音,简直完美。他年轻时就曾出过声读物,且参加过两部广播剧的演播。这样的噪子唱起歌自然也是不俗,人家早年学过吉他玩过乐队,自弹自唱不成问题。他在《不可而嬉》、《妈妈咪呀》、《新乌龙女校》里都小秀过他那清亮柔和的声音,也许,科林同样适合当个民谣歌手吧。至于科林的写作事业,国内媒体上所说的已出过两本散文集是太言过其实了,科林写是写了几篇,但只是在报纸专栏与一本合著Speakingwiththeangel中出现过,远称不上作家。他的文字倒是很有意境,而那篇2000年发表的短篇故事《DepartmentofNothing》,居然已被改编成电影,且获得了两项大奖。我简直无语了。关于科林的才华最传奇的一个故事莫过于那篇作为第三作者刊在生物界权威杂志、影响因子高达10.9的《CurrentBiology》(April7,2011)上的科研论文,题为《年轻人的政治倾向与大脑结构相关》(PoliticalOrientationsAreCorrelatedwithBrainStructureinYoungAdults)。科林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卓越成就引得无数献身于学术事业的宅男宅女们在家痛哭流涕,大呼伤不起,默默怨念一个奥斯卡影帝还要和自己抢饭碗。我根本不信科林还有这个本领,本着“外事不决问谷歌”的原则进行了一番求证,最终得以还原科林作为此论文第三作者的真相:原来科林对政治事务向来饱含热情(人家是著名的愤青,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有识公民,经常畅所欲言自己的政治见解),因为极度好奇(或怨恨)英国自由民主党主席为何每次与自己的想法都不一样,萌发了扫描他大脑的冲动想法。若是我们普通人,这个故事一定会止步于“你脑子怎么长的”这种庸俗不堪的发泄语句中,可是科林毕竟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人家立马亲自联系了伦敦大学,委托科学家们研究一下“大脑结构和政治倾向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那些科学家对大明星的召唤力也一样地无法抵挡,勤勤恳恳地研究出“右倾的人大脑中的灰质比左倾的人薄”之类的结果,并撰之成文发表出来。所以,科林在这个传奇中扮演的并不是研究者的角色,而是问题意识的起源。但如果你曾接触过学术研究就会知道,当下研究领域缺的不正是问题意识么。除了五体投地死心塌地地崇拜景仰,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唯一肯定的就是,先天才赋不可企及,而读书必使人智慧。六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而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辛波丝卡《一见钟情》我能继续不停地为自己迷恋科林再找上无数个理由。这几十天来跟随着科林的身影,我无法自拔地沉沦于英伦风情,不仅重新捧起英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且一看到BBC三个字母就莫名激动起来。我爱英伦的古典高贵,也爱它的保守叛逆。虽然科林一说起英国,时不时会用Philistine这个词来形容,然而他绝不能否认自己与身俱来的气质与这块土地有绝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简单的考察后,我毫不犹豫地放弃美剧,转向英剧这块古典、细腻、丰饶而神秘的天地。当然还有其它悄然发生的奇迹。因为科林谈吐优雅,用词大气,我渐渐对那些困难却美丽的大词也不再心生抗拒;关于阅读,我首先一路追随着科林的电影角色读了不少原著作品,包括狄更斯的《AChristmasCarol》,王尔德的《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ThePictureofDorianGray》及其它作品,简.奥斯汀的《PrideandPrejudice》,甚至还匆匆翻了一下海伦•菲尔丁的《TheEdgeofReason》,且这种接触产生的外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深入地了解科林,当然少不了阅读那些关于他的英文报道和采访资料;更不用提那些没有字幕的访谈与电影。中文阅读更有惊喜,我甚至在《朋友圈》里收获了一本叫做《TheSexualLifeofSavages》的书,不用震惊,这可是马林诺夫斯基严肃的学术类著作;欣然得知科林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就要新鲜出炉了,原来这是颇有名气的约翰·勒卡雷作品,可惜在卓越上看到有人说翻译有些问题,一直不敢破坏这份神秘;还有科林推荐的那些书呢,我本本都有兴趣——我总是觉得,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就会多一种默契。我的硬盘多了一个叫做“ColinFirth”的文件夹,存放所有关于他的美好记忆。对我而言,科林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浅凿深挖皆有惊喜,近观远望别有洞天。我徜徉在科林的世界里,却意外扩大了自己触及的空间领域、改观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英文阅读兴趣、克服了看无字幕影片的恐惧心理……生活,突然随之焕然一新。幸运如斯,夫复何求。只是为何,我总是无数次淡漠地与你擦肩而过,而非一见钟情呢?原来人生果然常如辛波丝卡道破的那般,常常充满玄机。附私人推荐:科林那些容易被错过的好片子(纯属个人口味,且排除人尽皆知的那些作品)1.AnotherCountry(TommyJudd)1983:经典的出道之作2.ApartmentZero(AdrianLeDuc)1988:影帝的演技初现端倪3.Valmont(VicomteValmont)1989:被忽略的大师作品4.WingsofFame(BrianSmith)1990:风格诡异,思考深邃5.FeverPitch(PaulAshworth)1997:达西先生荧屏大逆转6.AThousandAcres(JessClark)1997:很不错的女性主义题材电影,科林只算过客一名7.MyLifeSoFar(EdwardPettigrew)1999:儿童视角电影,叙事动人,唤起童年回忆8.RelativeValues(PeterIngleton)2000:戏剧改编作品,颇有些神经质的科林9.Conspiracy(Dr.WilhelmStuckart)2001:让人心冷齿寒,极度战栗的万湖会议。一群老戏骨飚戏,现场杀气浓郁。10.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JackWorthing)2002王尔德最好的一部戏剧,台词原封不动11.WhataGirlWants(LordHenryDashwood)2003纯粹的青春片,但科林有一段表演很惊人12.WheretheTruthLies(VinceCollins)2004一部被低估的悬念性作品,尺度有点大13.NannyMcPhee(MrBrown)2004色彩绚烂得不似人间的优秀童话作品14.AndWhenDidYouLastSeeYourFather?(BlakeMorrison)2006英国现实版的《大鱼》15.Genova(Joe)2007心碎的世界,只有亲情继续16.EasyVirtue(MrWhittaker)2008戏剧改编作品,最后的那支探戈真够销魂17.AChristmasCarol(Fred)2008运用最3D视效和“表演捕捉”的动画作品18.DorianGray(SirHenryWotton)2009史上最迷人的LordHenry,结尾的改编有点续貂andardentlyexpecting,TinkerTailorSoldierSpay(BillHaydon)2011阵容强大,不大可能被忽略的作品。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