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搭秋千的人》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5 02:43:32人气:0
搭秋千的人

视频搭秋千的人状态:正片年代:2019

主演姜守志宋怡力更新时间:2022-09-28 16:51:50

基层石油工人二哥柳焕荣,大半生坚守一线,退休后却查出癌症。从荒漠回到城市的他早已与社会脱节。面对妻子的不习惯和女儿近乎冷漠的疏远,生命将尽,柳二哥究竟会如何取舍?徘徊在都市的浮华中,他又该何去何从?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几十年来,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石油的依赖度逐渐攀升。而在中国,“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豪言壮语也随着铁人王进喜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巧的是,与王进喜一样,《搭秋千的人》中的主人公也正是这样一位不屈不挠的西北汉子。时空更迭,曾经无法摆脱古典主义戏剧观的批评家和美学家们所提出的自然主义戏剧的“定义矛盾”,即谴责自然主义戏剧“不是来自对命运、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观察,而是对现实的细节的反应”在百年后,随着电影的诞生,电影自身美学形式的不断突破与发展,以及无数电影人对艺术电影语境的探讨,这种曾经被视为是一种去情节化的倾向,即“内心性、情绪、氛围、抒情在戏剧中压倒情节的”印象主义美学原则,现如今已经过不断的发展,经过新现实主义的不断打磨,最终在国产艺术电影领域呈现出了“街头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分支。这一概念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在于,它既延续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传统,又与先锋艺术紧密相连。比起第五代导演对于文化母体的反思,新生代导演则更多的开始尝试去重构和探寻。去探寻在科技迅猛发展,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社会文明及心灵世界不同程度的推演和异化。他们的主人公更多的时候面对困苦和外部世界的考验时,并不存在绝对是非美丑善恶的二元对立,不追求经典佳构剧式的戏剧冲突与矛盾解决,甚至导演本身在创作过程中就已抛却了相当程度上的主题阐释和表达的行为。影片本身成为了一种生命状态的表露,对现实细节的再现。当我们还在探讨艺术是否是一种教化时,新生代导演已经开始将自己抽离布道者的身份,完成了目击者或讲述者的身份转换。《搭秋千的人》同样如此。导演通过现实主义视角下的底层叙事,将镜头对准基层石油工人柳焕荣,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石油工人为师、为父、为人的一生。而正是这样的“底层”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洪流中的重要缩影,而影片导演正是带着这种深沉目光去凝视着柳焕荣,凭借其影像独有的魅力与特性,传递出其对生命本体和现实生活的高度人文关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一个客观存在的底层社会也在逐渐形成。他们身上所积聚的是一个时代变革的烙印与代价,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往往是被边缘化,承受着“失语”状态的群体。同大多数新生代导演一样,《搭秋千的人》将柳焕荣这一普通石油工人的生命置于舞台中央,采用平视化的视角,力图去完整的呈现出时代浪潮下的生命韧性。我认为这是本片所呈现出最高级的一点,借用贾樟柯导演的话来说,“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群,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正所谓风格即人格,透过边陲的山风与岩石,透过柳焕荣坚毅如雕塑般的面庞,透过导演精细的构图与视觉风格独特的黑白影像,我甚至看到了银幕背后的导演本人,正在用一颗强大的心脏在与人物发生对话,与这个时代的人性产生共情。最后提及一些与导演阐述可能无关的个人理解。除了导演本人所说的,在影片中呈现一种“父爱”之外,我想,影片还透露着一种深厚的传承。而这种传承的精神和意义,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被打散,被冲散的。无论是师徒间的传承,职业自我的传承,还是家庭构架中成员自身的传承,亦或是人性人格本质上的传承,这样一种对延续的表达,我想,展现出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探寻和对自我身份的哲学追问,未来的人类将何去何从,我们谁也无从解答,但一部《搭秋千的人》,让我们看见了在导演充满力量与爱的目光里,对人性深沉的洞见。本文版权归作者未知用户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