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德•索伦兹和新作《腊肠狗》——好一条“丧家之犬”!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23:08:24人气:0
腊肠狗

视频腊肠狗状态:BD1280超清中字年代:2016

主演佐莎·马梅特丹尼·德维托格蕾塔·葛韦格艾伦·伯斯汀更新时间:2020-08-06 20:28:08

影片由四个短故事组成,丹尼·德维托是个缺乏锻炼的中年男人;艾伦·波斯蒂恩则是个患病的盲老太;朱丽·德尔比饰演一位温和教导的母亲;格蕾塔·葛韦格则戴上眼镜变身宅女。众人对狗狗的态度不同,但共同点是,腊肠狗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亲近的朋友。

从留守少年、出走青年,到艰辛中年、孤苦老年,致郁的颓丧人生,还会好么?wiener在俚语中意为:蠢蛋、乏味之人。图片出自《怪诞小镇》S2E3。从“人艰不拆”到“感觉身体被掏空”再到“葛优瘫”“小确丧”,疲惫的世界中颓丧这种灰色情绪正在像雾霾般悄然扩散。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圆满的happyending已被视作老套,反而是致郁又治愈的情节大行其道,比如让人掬一把辛酸泪的迷你剧《奥丽芙•基特里奇》和金句频出截屏不止的动画片《马男波杰克》。托德•索伦兹在今年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的新作《腊肠狗》(Wiener-Dog)也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不过它走得更远,更需要一颗坚强的心脏来承受。(本片及本文部分内容可能会引发不适,请爱犬人士三思而慎入。)【朋友,你听说过托德•索伦兹吗?】恶趣味小王子托德•索伦兹(ToddSolondz)即使在群魔乱舞的美国独立电影界也算得上怪鸡导演,肄业于纽约大学电影电视专业的他从80年代开始拍摄短片,早期作品偏向喜剧,受到伍迪•艾伦的影响(索伦兹也有犹太血统)。托德•索伦兹1984年NYU学生作业短片《感觉》中扮演天使处女长片《恐惧、焦躁和压抑》(Fear,AnxietyDepression,1989)失利之后的第六年,他才得以拍摄第二部作品《欢迎光临娃娃屋》(WelcometotheDollhouse,1995)。这部女版《变形记》加《四百击》讲述了爸妈不疼、兄妹不爱、学校遭欺凌、为萌动荷尔蒙受困惑和挫败的丑丫头的苦涩青春,张力好到让人意难平,初步显露出索伦兹机智的配乐特色:比如人物出场有贴合个性的特定旋律、古典和摇滚的混用以及洗脑的乐队排练歌曲。《欢迎光临娃娃屋》中名为DawnWiener的女主被欺凌片中《杀手莱昂》式的诘问“八年级也像七年级一样艰难吗?”让影片情绪一路godown充满负能量。凭借着残酷的现实主义和辛酸的黑色幽默,《欢迎光临娃娃屋》获得当年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一炮打响后索伦兹的作品就成为电影节常客,吸引评论家眼球。1989-2001四部作品海报,中间两部是其代表作而后引发争议的一盘大棋《爱我就让我快乐》(Happiness,1998)堪称真“淫色•性•男女”:影片充满污丧版卡佛味道,索伦兹极简干净的视觉影像风格和复杂大胆的日常质感群戏互相作用,以一家三姐妹为轴,不动声色地展现着手淫、娈童、乱伦、强奸、碎尸的禁忌内容以及传授性知识的坦诚父子情和暗搓搓攀比的虚伪姐妹情。索伦兹的深刻观察和愤世嫉俗在本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片名叫“Happiness”,然而奋力挣扎没出口的操蛋生活却无处有快乐。片中人物可恨又可怜,成为索伦兹标签式的人设特征,用让•雷诺阿在伟大杰作《游戏规则》中的经典台词来说就是——“可怕的是,每个人都有他的理由”。《爱我就让我快乐》也被评价为“一语道破美国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生活”,获得了当年戛纳的费比西奖。让•雷诺阿1939年《游戏规则》,摊手状说此话的就是雷诺阿有机交织的群戏《爱我就让我快乐》大获成功后,2001年索伦兹开始尝试短片拼接的结构,制作了《两个故事一个启示》(Storytelling)。影片由“虚构/非虚构”的两则校园家庭短片组成,人物们依旧是过分早熟的儿童、浑浑噩噩的青少年和冷漠疲倦的大人。索伦兹又玩阴暗事件大杂烩,只不过这次聚焦的是讲故事的手段:文学创作和拍纪录片。两个故事得出的一个启示就是:生活的戏剧性永远突如其来、无法抵抗。本片的音乐由苏格兰知名独立流行乐团BelleSebastian制作,原声碟有名到很多人是听了音乐才知道这部片的。2004-2016的作品海报,平均三年磨一片之后2004年的《回文》(Palindromes)从片名就看得出结构之复杂,又是关于各类现实极端话题(堕胎、娈童、宗教基本教旨主义、少年成长)的一部另类少女童话,同样是让数个演员演绎同一角色,本片比鲍伯•迪伦的传记片《我不在场》可厉害多了。2009年的《战争时期的生活》(LifeDuringWartime)在威尼斯被提名金狮最后拿到了最佳编剧奖,家庭伦理加酷儿元素,索伦兹延续一贯对人生的探讨,将触角指向更根本内里的心灵骚动,人生的战火从未停歇。《黑马》:画面左侧是马,右侧为概括内涵的《悲惨世界》海报除开新作《腊肠狗》,索伦兹最近的长片是2011年的《黑马》(DarkHorse),这部再次被水城赏识获提金狮的影片不再有禁忌内容,而是让所有的政治不正确在好笑的自我质疑中折射出人性的可悲和可叹。索伦兹通过讲述30岁废柴巨婴啃老族颓丧至死的人生,又黑了一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郊区中产和美式成功学。导演标签式的脸谱化人物(让米亚•法罗来演絮叨懦弱的老妈简直神选角)、悲催时刻的欢乐歌曲和该煽情场景的冷处理再次让你感觉到他的坏笑;《黑马》更为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深得《八部半》的精髓,突如其来含混的幻想与梦境让影片镀了层荒诞意识流的金。这匹黑马最终没能突围,胖宅男最终死在医院病床上,反复出现的开封坏货品也无法退换,这就是托德•索伦兹作品序列中一贯的悲哀论调:就算别人说你是黑马或者你自认为是黑马,不改变颓丧的人生态度行动起来,被生活草翻在地的时候你都来不及哭,因为“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四个故事一个启示】托德•索伦兹2016年的新片《腊肠狗》(Wiener-Dog)采用了《两个故事一个启示》的类似结构,88分钟的影片均分为四个部分、由腊肠狗串起,分别是:①孤独男孩对生命的追问、②暗恋宅女陪人开车访亲、③编剧教师挫败遭讽报复、④墨镜老太度过最后时光。驴子在羊群边铜铃声中出场和死去,是否回忆起无忧的童年?本片受到法国极简派名导罗伯特•布列松的《驴子巴尔塔扎尔》(AuhasardBalthazar,1966)的启发和影响,都是借动物在不同主人间的辗转来“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只是驴片的组织方式是连续有机的、人物是在共同场域中活动的;而狗片则是断裂独立、人物彼此隔绝的短片集。另外,在汉化版预告片和中文剧情简介中,四个故事中的腊肠狗被当作同一条,实际上只有前两个故事明确共用一条狗,它们的情节也是顺延的;一曲逗比的中场休息乡村音乐之后,后两个故事不能说是同一条狗,下半段的联系也更多是主题上的。(全片的狗演员用了四条,托德•索伦兹边拍片边吐槽——腊肠狗实在是太笨了。)骚气冲天的花体字幕是托德•索伦兹最爱《腊肠狗》由对应着“少、青、中、老年”的四个短片组成,可玩花活儿的容器多了自然就成了索伦兹风格的集大成者——残忍的黑色生活流喜剧。看预告片的剪辑和配乐那么轻快,我脑补着被骗来的观众看完全片或怅然若失或气得骂娘的场景,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就连导演本人都自我评价道:“我过去常说自己的片子是悲伤喜剧,而这一部则绝望到底。”(ToddSolondz:quot;Iusedtosaymymoviesaresadcomedies.Thisoneiscomedyofdespair.quot;)你的《少年时代》是成长快乐,我的却是养狗不得开场的少年故事中,家住郊区、健康欠佳的孤独男孩得到了一条腊肠狗,两者逐渐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半夜发情叫唤的狗却被妈妈送去结扎,在车上男孩问妈妈如果腊肠狗想怀孕生宝宝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狗是没有意识的,人类有支配它们的权力。男孩非常人道主义地放走腊肠狗却还是没能让她幸免于难。回家后冷脸难过的男孩被“温和”的母亲安慰,妈妈讲了自己小时候养的狗没结扎被强奸、得类似艾滋的性病、生狗崽后死亡的悲惨命运,靠一副悲悯圣母脸赢得了儿子的谅解……(罪恶强奸犯流浪狗名叫“穆罕默德”,前作《黑马》中男主喜欢的女生装逼神烦的ex也叫“穆罕默德”,一个黑绿绿的梗)索伦兹惯用的抒情慢镜头,配以狗的主题音乐——德彪西的《月光》父母出门后和腊肠狗欢乐玩耍的男孩(唯一一次露出笑容)给狗吃了含巧克力的谷物棒,这下可闯了大祸——狗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把房间搞得一团糟,爸妈崩溃后直接把腊肠狗送去安乐死。在车上男孩再次与妈妈就生死的本质话题进行讨论,母亲谈到自己不相信上帝,“那你相信什么呢?”“真理、陪伴和爱”。呵呵,可真是讽刺!为清净给狗结扎编出强奸的说辞、不愿收拾烂摊子直接把狗一了百了,虚伪双标的大人在给自己甩锅撇麻烦方面真是花样繁多丑态尽显啊!那个出场时答应看管狗的爸爸在中段教育男孩要“让狗的意志屈服,那就是文明化”——这是社会对人洗脑规训的微缩体现,父母对小孩不也如此驯养!而且颇有意味的是,在第一片段中狗是没有名字的,她全程被直呼作“腊肠狗”,说明并未被当作家庭成员,只是个“局外狗”而已。这一细节导演在前作《黑马》中也曾借男主之口直接提出评论过。《黑马》中,男主中意的女生给自己的狗取名“狗”好在腊肠狗碰到了同样是“局外人”的兽医助理眼镜宅女,被抱回家后受到了精心的照料。第二个故事也成了全片情绪最高点和窝心处:落寞宅女在便利店遇到中学时的暗恋对象,两人搭车开始说走就走的旅行。压抑的情绪在公路片套路中得到暂时的释放,路上他们捎了流浪的墨西哥艺人一程,神秘的男主在两户人家吃了闭门羹后,他们来到了男主弟弟家。从面部特征可以看出弟弟和弟媳都是唐氏综合症患者。随着故事推进我们知道了这趟旅程的目的:男主的父亲酗酒身亡,他一路上来告知亲人们这个消息,连门都不让进的正是他父亲的兄妹。弟弟在知道噩耗后一遍遍追问着父亲去世的原因没有道理,男主就耐心地反复解释,两者颇像《小王子》中与酒鬼的循环问答:为何酗酒→因为内疚→为何内疚→因为酗酒。当男主告诉弟弟在姑伯处的遭遇后,弟弟斩钉截铁地反驳:爸爸没有兄妹亲戚——头脑简单的人反而删繁就简看得透彻。最后男主反复答应不再碰毒品,眼镜宅女留下腊肠狗,两人一起离开,在车里心意相通地握紧了手,此段落的主题也浮现出来: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信任与承诺。背景广告中“winner”与“wiener”近音不过即便是影调明快的青年段落,索伦兹也不忘加上阴暗作料:搭便车的流浪墨西哥艺人评价美国为“孤独、悲伤、令人抑郁”之地(lonely,sad,depressing);被问到有生理缺陷的弟弟和弟媳的生育问题时,男主回答道:“他们都被结扎了,我们不会冒任何风险的。”这是否让人联想到低人一等、为省事而被结扎的腊肠狗呢?还有答应戒毒的男主真的会说到做到吗?要知道开头虽是开玩笑,可他回答女主“俄亥俄有什么”时说的可是“冰毒”啊,这一切都让我们在心里打了个问号,治愈又致郁着。T恤印字“Ican’tbreathe”为第三个故事做注脚腊肠狗像匹黑骏马一样,“跨过山和大海、也跨过人山人海”的中场休息后,与前半段毫无联系的第三个故事发生在电影学院矮小肥胖遭人嫌的编剧教授身上。工作时,他在办公室里指导学生、在艺考考场上向考生提问;下班后他抱着狗孤独地乘坐公车、在街上游荡。他烦心地推销着自己的剧本,却被一再地敷衍推脱;在学校里由于教学水平落伍屡遭投诉而被辞退;身体状况也亮红灯,医生建议他锻炼身体,他却无力改变。内外交困的他要如何应对人生的低谷?在QA现场遭讥讽的编剧教授,一个难堪的审判时刻片中编剧老师的教学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如果……那么……”(“whatif…thenwhat”)。这也成了他被学生们群嘲的关键点:教导主任在开除他后,请他去听拍过一部片、回校放映的某毕业生的映后访谈会。谈到对台下学弟妹的建议时,毕业生回答:“退学,去实践。课堂就是在浪费时间”。挂不住脸的教导主任接着问在电影学院总该学到些什么吧,比如编剧技巧之类的,此时镜头转向台下旁听的教授,“whatif…thenwhat”的嘲讽声响起,学生们哄堂大笑,教授愤慨又苦涩地转身而去……毕业生导演又神补刀一句:“(老掉牙的)某某教授还在这教书么?”在我看来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审判时刻,它仿佛笑声罐头劈头盖脸把你砸倒,全盘否定了你的努力和真诚。肄业于纽大电影系的索伦兹想必对这第三个故事倾注了极大的复杂情感,那些低垂双眼的静默时刻让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我也感同身受。关于电影的故事,索伦兹在《两个故事一个启示》的“非虚构”部分也有过呈现:高中生男主被挑中拍纪录片,当他赶去放映现场,看到观众对银幕上掏心掏肺的自己哄笑不止时,他在黑暗中流下了悲愤的泪水。残酷喜剧的要义即是笑着撕开别人的伤疤,嘲讽脸面对真情流露,这也是一个伤人至深的审判时刻啊。残酷喜剧的要义即是笑着撕开别人的伤疤:《两个故事一个启示》在这第三个故事中,教授不曾唤过腊肠狗的名字,从教授家的摆设(有女儿照片)和给某女人打电话说爱你被拒接,可以看出他已被妻女抛弃成为了孤家寡人。这样一个只有社会工作关系而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狗就是他相依为命、不需要代号的家人了。教授的腊肠狗身负炸楼使命:不跟我玩,炸死你哦!在本段结尾无牵无挂伤透心的教授对于颓丧人生终于采取了报复手段:他决定炸掉学校。空寂的大厅里绑着炸弹定时器的腊肠狗等待着,随后警察和拆弹人员紧急出动……到底有没有“一拉线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没了”呢?黑屏后我们不得而知,而教授却在回家路上被警察截住询问身份。“你是某某教授吗?”“如果我是,那又怎样?”(“whatifIam,thenwhat?”)这也成为全片最政治不正确却又最酷的时刻了。右侧箭头处奶奶幼时的画像和梦境中小时候的自己随着故事发展、人物年岁渐长,终于来到了最后临近死亡的段落。眼睛畏光总戴墨镜(并非眼盲,因为行动较自如且能签字)的老太迎来了许久不来看望她的孙女,孙女絮絮叨叨冠冕堂皇讲了一大堆自己的现状,还不是在心虚地掩饰自己的窘境。被男友讽刺、送来自认宝贵的鸵鸟蛋却被送进厨房、讲述与父亲也久未相见后,她终于表露了此行的目的:向奶奶要钱。拿到支票后唯一的真情流露出现了,她流泪说出男友可能在背着她偷吃,无助的感觉才持续一秒钟,她就被急匆匆拖走。情感交流戛然而止,又留下了孤单的奶奶。艾伦·伯斯汀在阿伦·雷乃的《天意》(1977)中在临近马路的室外,陷入梦境的奶奶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红发小萝莉也出现在之前场景的画像中。接着小姑娘三个一组、复制粘贴式的出现了:那是坚持从事艺术的自己、那是嫁给真爱的自己、那是选择原谅母亲的自己、那是对女儿充满善意的自己……这么多的选择她都放弃了,于是落到今天这般孤苦伶仃的田地;就连养的狗也被取名为“癌症”(Cancer)说明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吧。这个荒诞意识流的场景是索伦兹的惯用手法,在前作《黑马》中,幻梦和想象就已经到了与现实难分辨的程度。那么多做出另外选择的别样人生也与第三个编剧教授的故事暗合:“whatif…thenwhat”,然而时间对于人来说永远是单向的,假设只是虚空徒劳,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可吃。被反复碾压支离破碎的腊肠狗,全片最致郁镜头醒来的奶奶发现腊肠狗不在身边,只见它直冲下马路,接着全片最致郁镜头出现了:腊肠狗被四辆车相继碾过,固定镜头冷酷地记录着一切,鲜血淋漓让人不忍直视。四辆车按照尺寸从大到小的顺序驶过,也正好对应着影片四段主人公从少年到老年即将面对的颓丧人生的心理阴影体积。美国人道协会给《腊肠狗》的标示;《肖申克的救赎》的标示在圣丹斯电影节的放映上,本镜头的出现引发了大量观众的嘘声、退场和评论媒体的诟病,映后有人剧透慎入,影评文章也有直接以《压抑、失常、恶心》(Depressing,dysfunctionalanddisgusting)为标题的;在imdb网站上,此镜头中狗的真实性和影视伦理问题也引起了影迷的讨论(片尾字幕中美国人道协会的监督标示含混且与一般的标示不同)。不过在我看来,这正应了那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此镜头也唤起了我的记忆:读初中时的上学路上,有条狗横穿马路被大卡车压死,内脏被挤出来流的满地都是,心脏直接滚到我脚边,当时还没马上死的狗眼巴巴地望着我,那个场景至今难以忘怀。玻璃柜中的机械腊肠狗装置,狗生多艰残酷的四个故事依序讲完,得到了一个启示——扪心自问:颓丧的人生究竟值不值得过、要怎么过?在致郁的环境中是选择自我治愈还是自我沉沦?结尾老太孙女搞现代艺术的男朋友办展,镜头穿过人群缓缓推到玻璃柜中的机械腊肠狗装置,它居高临下扭头叫唤,仿佛在蔑视地说:你们这些愚蠢的丧逼啊!【音乐选用与演员关联】如前所述,索伦兹向来是电影配乐高手,《腊肠狗》也不例外——每个人物/片段都有自己的主题音乐,或烘托或反衬;另外从选角来看,自从导演在三大电影节和圣丹斯受到关注后,影片的卡司阵容越来越强大,本片的演员们就都是熟脸,而且他们与导演前作中的角色及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都有着一定的互文关联。下面就从《腊肠狗》的音乐选用与演员关联入手,接着挖掘影片额外的内涵。飙稀镜头配德彪西的《月光》;男孩的长笛主题古典乐在“孤独男孩对生命的追问”中,腊肠狗的主题音乐是德彪西的《月光》,选用古典乐的点子正如它的启发者一样:《驴子巴尔塔扎尔》中驴子的主题音乐是舒伯特第20号钢琴奏鸣曲D959-第二乐章忧伤;另外两片相同的地方还在于结局动物主角的惨死。《月光》在第一部分反复出现:男孩与狗独自在家玩耍的慢镜头用了《月光》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之后恶趣味的索伦兹又用了1分多钟的抒情长镜头配《月光》,滑过路边狗拉了一地的稀屎……这个“又臭又长”的镜头让人觉得狗真可怜,同时又因其德彪西式飙稀、高雅与恶心的反向叠加产生了“月亮之上自由飞翔”的奇异笑果。在豆瓣短评中就有在影院观看的人写道:“德彪西的《月光》每次出现都是包袱,后排歪果仁差点笑出翔。”如此看来索伦兹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而男孩的主题音乐也是长笛演奏的古典乐,长笛作为清冷家中另一个重要道具也多次出现在镜头中。男孩母亲扮演者:朱莉•德尔佩——自私虚伪的更年期妻母形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部分“温和教导”的母亲扮演者——法国文艺女演员代表朱莉•德尔佩。她的《蓝白红之白》和“爱在三部曲”一向是文青影迷们的心头好,在《腊肠狗》中她延续着话痨片中的表现,不过本片中的她满满都是《爱在午夜降临时》中心力交瘁的更年期妻母形象,年纪大了身材走样,岁月不饶人啊。从索伦兹的作品序列中,可以发现这个对敏感话题毫不避讳甚至主动提起的母亲就像《爱我就让我快乐》中给青春期儿子讲述手淫和高潮的父亲,在伦理上颇值得玩味。在“暗恋宅女陪人开车访亲”这个全片唯一温情段落中,大傻个眼镜宅女由格蕾塔•葛韦格饰演。格蕾塔近些年在文艺片中表现惊艳、炙手可热,比如在《爱在罗马》《弗兰西丝•哈》《美国情人》中都奉献了很有个人特色的表演。然而对于本片来说,她却是个临时上场的替补人选。被叫“腊肠狗”(Wiener-dog):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了解索伦兹的观众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何她会在便利店中被暗恋的男生叫做“腊肠狗”(Wiener-dog)。看过《欢迎光临娃娃屋》就会懂这个梗是《欢》的延续,从大框眼镜马尾辫的造型、都被取笑为“腊肠狗”、都是笨拙的暗恋人设,可以看出这是《欢》中的女主长大后的故事。翻到卡司字幕表,她果然叫Dawn(只出现了名没有姓),那么就可知两片女主的名字都是道恩•韦纳(DawnWiener)了。大概也正是因为姓韦纳(Wiener)才会在给腊肠狗安乐死的时候动了恻隐之心,一路抱狗狂奔回家。这个长大后可能会与男神修成正果的角色本来是属意《欢迎光临娃娃屋》女主希瑟•玛塔拉佐继续出演的,但后者想改变女屌丝的戏路才拒绝了这个重复的角色。(另外有一点不负责任的小猜测:托德·索伦兹对于这个故事如此执著,可能有自己的个人经历投射,从导演年轻时的外貌可以看出和《欢》女主有点像,也许导演也曾度过不堪回首的苦涩青春吧!)第二部分中,女主和腊肠狗是因狗拉稀被送去安乐死才碰到的,所以她给狗命名为“便便”(Doodie)。此段落的主题音乐就是温柔女声吟唱的“便便之歌”,不过刚好“嘟”和“滴”都是拟音词,于是变成了“嘟滴之歌”,雅俗双关令人叫绝。内外交困吃老本的教授;编剧大师比利•怀尔德对第三段电影学院故事中的编剧教授扮演者丹尼•德维托不太了解(只知道他出演过《飞越疯人院》中的某病友),不过他甫一出场就让我联想到作品部部伟大的导演——比利•怀尔德:都是秃顶、小矮个、大镜框、犹太血统……只不过两者刚好是电影创作领域里车头和车尾的关系。结尾处那句“whatifIam,thenwhat?”不也正像《热情如火》最后的经典台词“Nobodyx27;sperfect”一样有力有趣么?被学生嫌弃、被学校抛弃,遭受挫败的教授在街上步履匆匆,此时背景音乐是充满伍迪•艾伦都会片味道的爵士乐。本该是闲适惬意的气氛,内心愤恨的教授却在四处买装备筹划爆炸,声画对立营造出的喜感格外高级。艺考水货由戴文•德鲁伊饰演;《奥丽芙•基特里奇》中演儿子在艺考考场上面试学生的段落相信每个读电影学院的朋友看了都会会心一笑,那些套路的问题:为什么想当导演、最近看了哪些片子印象深刻……都曾经一一被问过,对片中的水货学生毫无实质内容的假大空回答只能边笑边摇头。这个准保被刷掉的考生由戴文•德鲁伊饰演,他在口碑奖杯双赢的迷你剧《奥丽芙•基特里奇》中扮演女主性格乖僻的儿子,此剧也是部致郁神作。老戏骨艾伦•伯斯汀在《腊肠狗》(上)和《梦之安魂曲》(下)中“墨镜老太度过最后时光”的终章里,女主由拿奖拿到手软的老戏骨艾伦•伯斯汀扮演。且不说盛年时的伯斯汀在《最后一场电影》《驱魔人》《曾经沧海难为水》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老年的她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大概就是《梦之安魂曲》中孤独又疯狂的母亲了(与《腊肠狗》老太有相似之处):平日里被孩子丢在一边、缺钱了才来讨好压榨,自己也处于一种病态的身心状况,这样的角色伯斯汀演起来真是得心应手叫人心疼。另外本段的音乐是消失的,唯有梦境段落红发小女孩们打招呼的“你好”(Hello)此起彼伏,仿佛魔音入脑、经久不散。圣丹斯电影节上《腊肠狗》主创合影,唯一不看镜头的就是怪咖导演小小腊肠狗,见证了美国人孤独、冷漠、世故、自私等等丑陋的真面目。看似清淡的小品,却把最可怕也是最日常的生活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令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托德•索伦兹再次凭借他雅俗齐放的风格致郁了观众,让你在看完全片后连苦涩的笑也挤不出,唯有一声叹息。打鸡血、灌鸡汤的好莱坞主流电影总是能让观众心满意足地离开电影院、关掉播放器,然而总有些人就爱和你的观影预期拧着来,“电影越伤感就越觉得圆满”,迎头一记闷棍告诉你:生活并非桃花源,幸福线前有乌云。也正是这些电影中的灰色情绪平衡了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知道:在面对同样境遇时,人性如此,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在丧着。阳光和阴影总是同时存在,也许致郁着、致郁着,就治愈了。上:《秒速五厘米》;下:《马男波杰克》本文版权归作者穿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