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魂的传记片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9 20:04:00人气:0
雄狮

视频雄狮状态:超清年代:2016

主演戴夫·帕特尔鲁妮·玛拉大卫·文翰妮可·基德曼更新时间:2022-09-28 19:32:28

萨罗(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饰)和妹妹、哥哥以及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虽然贫穷艰辛,但一家人在一起相互扶持,日子过得依然温暖而又充满了欢乐。一次偶然中,萨罗同哥哥在火车站走散了,误打误撞之中,萨罗登上了一列开往加尔各答的火车,在那里,萨罗成为了露宿街头的流浪儿,并最终被送进了收容所。 幸运的萨罗被来自澳大利亚的自澳大利亚的约翰(大卫·文翰 David Wen…

在美国电影中,传记片或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一直是个主流。每年的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的提名也基本会将这类影片囊括其中,并且这类影片非常符合学院派的口味,获奖概率很大。也因此,美国每年都会拍摄很多这类影片。近年来最为鼎盛的一年是第83届奥斯卡的角逐,两部大热门《社交网络》与《国王的演讲》都是传记片。最新一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中,《血战钢锯岭》和本文着重讨论的《雄狮》都可以放在“传记片”这个范畴。《雄狮》改编自畅销书《漫漫寻家路》,故事取材于萨罗•布莱尔利的真实经历。5岁的萨罗在与哥哥外出的途中,无意间走上一班火车。从印度肯德瓦流经加尔各答,流浪数周后被送往一家孤儿院,经远在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领养长大成人,后来历经25年时间的苦苦寻找,最终回返故乡。著名的美国剧作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中对传记片有这样的表述:“传记片,其焦点对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时代。然而,传记不能成为一部简单的编年史。传记作家必须把事实当作小说来演绎,找出主体的生活意义。”比如上文提及的《社交网络》,讲的是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前的一段经历,影片重心在于展现他的桀骜不驯以及成功背后的孤独;曾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的《末代皇帝》,讲述了一个不断被时代和命运剥夺身份和记忆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出,传记片首先是对于人物的挖掘。溥仪的一生始终被命运碾压,身份和记忆被不断剥夺,片甲不留。而反观《雄狮》,它有着很大的时空跨度,然而不管是对人物还是对亲情的表现都落在了小处,被淹没在了时间的更替与事件的组接之中。对于传记片来说,是非常失败的。影片的主线非常清晰,紧紧围绕着萨罗。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一个小时的时间,是主角远离最初家庭的漂泊之旅,后半段描述的是寻亲之难。影片由一段段的章节构成,前半部分,他经历了严寒、饥饿和人贩子的追逐,最终被远在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领养。从这些经历上看,萨罗的挫折总是有惊无险的,流离失所后的归宿也是幸运的。在进入新家庭后,他甚至没有展露出惊恐之色,养父母说他“就像天使一样”。这给观众的感觉是,他的幸运大过磨难。萨罗幸运地被善心人收养,没有接受障碍。在数次的黑场中翻到另一个时间段,“二十年后”仅仅是个字幕的交代。因为时间跨度大,我们看不到主角成长的具体进程,受限于电影的容量,这无可厚非。不过我们也看不清他与养父母的相处在他举止或记忆中留下的痕迹,这个就难逃指责了。在影片的后半段,萨罗在一次聚餐时因为语言的差异产生了身份认同的焦虑,又因看到儿时喜爱的食物陷入了归乡心切的迫切意识中,沉迷于用谷歌地图搜索故乡。影片多次出现他从现实跌落进意识(带有记忆意味的主观镜头)的交叉剪辑镜头,而与身边的人疏于沟通,仅有的冲突是与女友表面化的争吵。这种呈现的结果是,人物因为行为的过于偏执而失去了心理构筑上的层次感。颇为反讽的是,当萨罗与母亲交流时,母亲透露自己领养孩子并非自己不能生育,而是领养可以给苦难中的孩子一个希望。这无疑将萨罗抛向了道德的“低点”。心怀善念的养母被儿子行为所伤。妮可基德曼奉献了全片最佳演技。随着家庭关系的组建,养母逐渐将孩子也视作自己生活的希望。但是,影片中却未曾详细展现萨罗在长久的相处和血脉牵绊之间的两难。没有复杂多面的挣扎,观者难以对这个故事和人物产生移情。归根结底,在于其立意太浅,仅仅抓住“走失”和“寻找”,只是将数十年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简单地罗列,对人物内心的轨迹变化缺乏细腻的描写。从《雄狮》的内容看,又可以将它归于家庭剧的范畴,它说的是“寻根”,长久的相处最终敌不过血脉的牵绊。关于“时间与血脉”的选择,很容易联想到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而如果做一下比较,《雄狮》则显得非常平庸。《如父如子》的做法偏向于艺术片,关注人物情感和内心的变化,生活的细节据此而设计。影片的前提是两个家庭在生产时报错了孩子,双方试图将孩子换回。导演是枝裕和将主线放在了父亲良多的心理成长上。他设计了大量的细节用以完善人物的情感变化,比如在拍照时,抱养的儿子庆多会做出同样的歪头的姿势,这是相处带来的举止上的烙印;后来良多在相机中看见庆多偷偷拍下的自己的照片,感受到爱的温度,渐渐放弃了血浓于水的执念,接受了抱错的儿子,也慢慢“成为了父亲”。影片的时间跨度上非常小,但我们可以看见时间和情感的力量。由细微的动作呈现时间对于情感塑造的力量。在相机中窥见儿子对自己隐秘的爱。区别于《如父如子》,《雄狮》的剧作法更偏向于商业片,即强调外部事件或者动作,由事件和动作引起连锁反应。同样运用此法的《血战钢锯岭》却出色得多,原因在于,众多的事件,比如父亲的反对、军官的训斥、战友的不理解和嘲笑,都与主角道斯对于不拿枪的执念构成冲突,成为锤炼其意志的荆途。那些冲突丰富了人物,也成为了剧作上的“铺垫”,让观者震撼和感动。看到信仰的可贵,看到了这样的执念是如何在杀戮和仇恨之外走出了战争中的另一条路。道斯坚持信念,拯救无数生命。临近结尾他被担架托起,如神一般。在影片的花絮部分,我们看到了主角萨罗的养母与生母泪流满面地相拥,如果影片从“两个家庭如何相融”这个视点去结构全片,挖掘“时间与血脉的较量”,对于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的变化想必会有更好的呈现,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单薄。《雄狮》做得稍微好的环节是摄影,在前半部,经常可以看到全景与远景,主角瘦小的身躯在这样的景别中显得更为渺小,主角也常常被置放于狭窄的边框里,一种漂泊的无奈与孤独在银幕上尽显。影片的开场与结尾分别是推进与远离的俯瞰镜头,这对应是故事的进入与结束。而俯瞰镜头,同时也与萨罗在谷歌地图搜寻家庭住址时的运镜做了前后的呼应。谷歌搜索,主角的视点对应开场的俯瞰镜头。从社会意义上看,这部影片有可以推崇的地方。影片的前半段透过萨罗漂泊的经历勾勒出了印度某些地区的贫穷面貌以及儿童走失的状况,具有热切的人文关怀;而萨罗与养母的关系,则似乎是一种感召,呼吁社会人士关注走失儿童,同时又像是对他们能够得到善待的希冀。这部影片在本届奥斯卡有多项提名,甚至提名了最佳影片。纵观全片,影片太过局限于主角的归家意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行动,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则失之于扁平和空洞,可以说“只见事件不见人”。纯从质量上来看,想必最后会落得个颗粒无收的陪跑结局。首发|后窗公众号本文版权归作者居无间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