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努西:妥协是为了让生命和灵魂更好的皈依

来源:青柠影院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04:19:11人气:0
幽灵之光

视频幽灵之光状态:HD年代:2014

主演StanislawLatalloMalgorzataPritulakMonikaDzienisiewicz-Olbrychska更新时间:2019-07-07 10:56:47

赞努西打开国际影坛大门的早期代表作,以繁复而疏离的形式和内省的命题著称。藉由一心进入知名学府物理系就读的男主角,日后恋爱、辍学、逃离尘世到回归体制的过程,不断从生活、精神、思想上发掘冲突与辩证,游走在性灵与现实、自由与责任的拉据。不仅反映了当时波兰青年知识份子的心境,也确立赞努西日后作品的内在主题。

没有华丽的开场,只有关于灵性之光的阐释,简单的镜头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生命机体,而这个生命机体却拥有着克里日托夫·扎努西自己的灵魂。每个导演都应该有一部只属于自己的电影,费里尼的是《八部半》,伍迪艾伦的是《安妮霍尔》,而属于扎努西的就是这部《灵性之光》。扎努西在进入罗兹电影学院之前,曾经学过四年的物理,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关注的重点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逐渐转移到生命个体上来,所以,他开始把自己学习的重点转移到电影上,期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奠定了他日后的电影风格。他的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理性探讨,也就是他所谓的“灵性之光”。和大多数波兰导演一样,扎努西的生命依然经历了战火和硝烟,如果说战争给祖拉斯基带来的是绝望和疯癫,那么给扎努西带来的是思考和选择。《灵性之光》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影片的构成也特别简单,一个试图挑战生活轨道的男人经历过一系列的叛逆之后,最终回归生活的故事。本片的关注重点是知识分子,和伍迪.艾伦镜头中的知识分子不同,扎努西镜头中的知识分子总是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焦虑。这种焦虑贯穿了电影的始终,一方面是在寻求自我的归宿,另一方面是在祈求社会的认同。男主的意识形态和当下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很相似。渴望拥有绝对的自由,却又无法现实的羁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矛盾在扎努西的镜头中被逐渐扩展,纯粹的“灵性之光”仅仅存在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之中。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对立与统一一直是哲学探讨的重要命题,很多人拥有着华丽的皮囊,但是灵魂却无所皈依。他们或寻找,或宣泄,或救赎,然而却无法摆脱命运既定的轨迹。所有,才有了那些“垮掉的一代”,他们并没有“垮掉”只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罢了。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每个人的选择权利都有限,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言不由衷的不得不。富足的物质生活带来的并不是幸福,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少有人停下脚步来思考人生的意义,灵魂的无所依傍不是因为我们过于繁忙,而是忘记了在繁忙之中让灵魂得到短暂的休憩。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的人只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如果你不是哲学家,不是诗人,那么当双脚踩在泥土上,才是最好的选择。很少有电影能够用最纯粹的方式来进行理性的探讨,这也是扎努西和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在《灵性之光》中我们看见戈达尔式的拼贴,特吕佛式的讲述,扎努西式的灵魂。当男主带着孩子一起奔跑的时候,我才感觉出这个世界的残酷,不管是有过多么风光的年少,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父亲,就像一堆湿透的柴火,再也无法渴望耀眼的火苗。其实救赎自己的不是上帝,而是现实,妥协是为了让生命和灵魂更好的皈依,这种皈依才能让生命落叶归根。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的时候,或许你会想到年轻时候的狂放不羁,那种短暂的自由是青春留给我们最好的纪念。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青柠影院